如果目标变量是离散变量,则是classfication Tree分类树。
分类树是使用树结构算法将数据分成离散类的方法。
(1)分类树两个关键点:
将训练样本进行递归地划分自变量空间进行建树‚用验证数据进行剪枝。
(2)对于离散变量X(x1…xn)处理:
分别取X变量各值的不同组合,将其分到树的左枝或右枝,并对不同组合而产生的树,进行评判,找出最佳组合。如果只有两个取值,直接根据这两个值就可以划分树。取值多于两个的情况就复杂一些了,如变量年纪,其值有“少年”、“中年”、“老年”,则分别生产{少年,中年}和{老年},{少年、老年}和{中年},{中年,老年}和{少年},这三种组合,最后评判对目标区分最佳的组合。因为CART二分的特性,当训练数据具有两个以上的类别,CART需考虑将目标类别合并成两个超类别,这个过程称为双化。这里可以说一个公式,n个属性,可以分出(2^n-2)/2种情况。
CART树生成
输入:数据集 D ,特征 A ,样本个数阈值、基尼系数阈值
输出:CART决策树T
(1)对于当前节点的数据集为D,如果样本个数小于阈值或者没有特征,则返回决策子树,当前节点停止递归;
(2)计算样本集D的基尼系数,如果基尼系数小于阈值,则返回决策树子树,当前节点停止递归;
(3)计算当前节点现有的各个特征的各个特征值对数据集D的基尼系数;
(4)在计算出来的各个特征的各个特征值对数据集D的基尼系数中,选择基尼系数最小的特征A和对应的特征值α。根据这个最优特征和最优特征值,把数据集划分成两部分D1和,D2同时建立当前节点的左右节点,左节点的数据集D为D1,右节点的数据集D为D2;
(5)对左右的子节点递归的调用前面1-4步,生成决策树。
CART树剪枝
我们知道,决策树算法对训练集很容易过拟合,导致泛化能力很差,为解决此问题,需要对CART树进行剪枝。CART剪枝算法从“完全生长”的决策树的底端剪去一些子树,使决策树变小,从而能够对未知数据有更准确的预测,也就是说CART使用的是后剪枝法。一般分为两步:先生成决策树,产生所有可能的剪枝后的CART树,然后使用交叉验证来检验各种剪枝的效果,最后选择泛化能力好的剪枝策略。
2.3 使用CART算法构建决策树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sklearn import datasets
iris = datasets.load_iris()
X = iris.data[:,2:]
y = iris.target
from sklearn.tree import DecisionTreeClassifier
#注意:此处传入的是"gini"而不是"entropy",默认criterion='gini'
tree = DecisionTreeClassifier(max_depth=2,criterion="gini")
tree.fit(X,y)
def plot_decision_boundary(model,axis):
x0,x1 = np.meshgrid(
np.linspace(axis[0],axis[1],int((axis[1]-axis[0])*100)).reshape(-1,1),
np.linspace(axis[2],axis[3],int((axis[3]-axis[2])*100)).reshape(-1,1)
)
X_new = np.c_[x0.ravel(),x1.ravel()]
y_predict = model.predict(X_new)
zz = y_predict.reshape(x0.shape)
from matplotlib.colors import ListedColormap
custom_map = ListedColormap(["#EF9A9A","#FFF59D","#90CAF9"])
plt.contourf(x0,x1,zz,linewidth=5,cmap=custom_map)
plot_decision_boundary(tree,axis=[0.5,7.5,0,3])
plt.scatter(X[y==0,0],X[y==0,1])
plt.scatter(X[y==1,0],X[y==1,1])
plt.scatter(X[y==2,0],X[y==2,1])
plt.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