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对于风机的故障诊断以及保证机组的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进行实时采集、记录机组运行状态的各种数据,才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快速、准确地诊断出故障产生的原因,提出对策。这些都是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来实现的。而如何实现对数据的实时采集是其中一个关键问题。过去实时数据采集系统一般是在操作系统下应用汇编语言开发或者用语言开发,目前多采用语言开发。因为其效率较高、可读性较强、实时性较好。但是其在数值分析和算法工具方面的效率却远远低于语言。在准确方便地绘制数据图形方面,语言更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此外,还可提供功能强大的工具箱。但的缺点是不能实现端口操作和实时处理。因此,若能将两者结合运用,实现优势互补,效果会更好。

二、基本特性在各种控制系统中,对系统的各种状态应及时进行检测、处理,并及时发出控制信号。数据采集一般是通过软件或硬件的定时中断,通过/来读取外界传感器的数据。因此实时数据采集最基本的要求是定时准确,即采样间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5.3以上版本提供了对接口的数据采集模块,并提供了实时开发环境,称为。作为3.0的一个重要功能模块,能直接从的模型中产生出可以移植的程序源代码,并自动构造出能在多种环境中实时执行的源代码,它具有可扩充的驱动程序库,并支持第三方的硬件和工具。在下建立的实时数据采集及控制模型,其优先权仅次于系统优先权,有效地保证了数据采集及处理的实时性,数据采样间隔能达到毫秒量级。本文结合实际介绍了如何用5.3实现实时数据采集和处理。至于更高级的版本也是大同小异。

三、仿真模式简介运行建立实时模型时,数据的采集及处理均由其自动建立的程序执行,所以需要生成程序的语言编译器,5.3选择了11.0编译器。提供了两种用于仿真的模式。其中外部模式()用于运行实时模型,支持在实时环境中在线调整参数。外部指的是这种模式包括两个不同的环境:主机()和目标机()。主机是和运行的计算机;目标机指用生成的可执行文件运行的计算机。外部模式通过在和-生成的代码之间建立一个通信通道进行工作。通信通道可以是网络协议(如-),也可以是共享内存。本文介绍的事例中,主机和目标机即使用同一台计算机,采用共享内存方式。在外部模式下,等待参数的改变,一旦接收到参数的变化,它就把新的参数提供给目标。要使用外部模式,首先需作如下几方面的设置。

(1)在菜单下选择选项。

(2)在对话框的页中设置为。

(3)在对话框的页中按下按钮,选择其中的复选框。(4)在对话框的页中不能选择复选框,否则外部模式将不能运行。为了便于理解,在介绍实例之前,首先介绍几个基本概念。定位()、目标()、主机()使用-必须确定把生成的代码放到什么环境中,这就叫做定位。而这个环境本身则称为目标()。主机()是指运行、和-的环境。利用主机中的构造工具,可以生成在目标系统上运行的可执行文件,而主机本身也可以作为目标机使用。目标语言编译器文件()目标语言编译器文件()是指由目标语言编译器编译并执行,描述如何生成目标代码的文件。-利用文件把仿真模型翻译为代码。构造过程()-的构造过程由-控制,当按下按钮时-自动调用-开始构造。首先-编译模型的模块框图,生成-文件,然后-启动目标语言编译器()生成代码。模板文件()-用模板文件()把代码编译为可执行文件。模板文件的扩展名是“.”,名字和系统目标文件有关。例如-.指的是一般实时(-)目标的/++模板文件。文件是用模板文件生成的,生成的文件的名字是.。通过修改模板可以对构造过程进行设置。当实时运行模型时,-从/板通道中采集数据,作为模型模块的输入,然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