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redis简介

Redis是完全开源免费的,遵守BSD协议,是一个高性能(NOSQL)的KEY-VALUE数据库。
官网:

  • 英文版:https://redis.io/commands
  • 中文版:http://redisdoc.com/
  1. 特点
  • 性能极高:Redis读取速度110000次/s,写速度81000次/s
  • 丰富的数据类型:Redis支持的类型
  • 原子:redis所有操作都是原子性的,意思是要么成功,要不失败玩去不执行。单个操作是原子性的。多个操作也支持事务,即原子性,铜鼓MULTI和EXEC指令包起来
  • 丰富的特性:redis支持publish/subscribe,通知,key过期等等特性
  1. 总结:redis是一个简单的,高效的,分布式的,基于内存的缓存工具。
  • redis单个key存入512M大小
  • redis支持多种类型的数据结构
  • redis是单线程,原子性
  • redis可以持久化,因为使用了RDB和AOF机制
  • redis支持集群,而且redis支持(0-15)16个裤
  • redis还可以做消息队列
  1. 优点
  • 丰富的数据结构
  • 高速读写
  1. 缺点
  • 持久化:redis直接将数据存储到内存中,要将数据保存到磁盘上,redis可以使用两种方式实现持久化过程。定时快照(snapshot):每隔一段时间将整个数据库写到磁盘上,每次均是写全部数据,代价非常高。第二种方式基于语句追加(aof):只追踪变化的数据,但是追加的log可能过大,同时所有的操作均重新执行一遍,回复速度慢。
  • 耗内存,占用内存过高。

2、redis.conf配置文件详解

首先该文件为于安装包中,需要先从redis安装包中复制到redis的安装目录中。
redis.conf配置说明如下:

  1. Redis默认不是以守护进程的方式运行,可以通过修改配置项修改,使用yes启用守护进程
    daemonize no // 改为yes
  2. 当redis以守护进程方式运行时,redis默认会把pid写入/var/run/redis.pid文件,可以通过pidfile指定
    pidfile /var/run/redis.pid
  3. 指定redis监听端口,默认端口为6379,为什么选用6379作为默认端口,因为6379在手机按键上MERZ对应的号码,而MERZ取自意大利歌女ALESSIA MERZ的名字(谣传)
    port 6379
  4. 绑定的主机地址
    bind 127.0.0.1
  5. 当客户端闲置多长时间后关闭连接,如果指定为0,表示关闭该功能
    timeout 300
  6. 指定日志记录级别,Redis总共支持四个级别:debug,verbose,notice,warning,默认为verbose
    loglevel verbose
  7. 日志记录方式,默认为标准输出,如果配置Redis为守护进程方式运行,而这里又配置为日志记录方式为标准输出,则日志将会发送给/dev/null
    logfile stdout
  8. 设置数据库的数量,默认数据库为0(第0号数据库),可以使用SELECT <dbid>命令在连接上指定数据库id
    database 16
  9. 指定在多长时间内,有多少次更新操作,就将数据同步到数据文件,可以多个条件配合
    save <seconds> <changes>
    Redis默认配置文件中提供了三个条件
    save 900 1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
    分别表示:900秒内有1个更改、300秒内有10个更改、60秒内有10000个更改。满足任意条件,就会将数据持久化硬盘上
  10. 指定存储至本地数据库时是否压缩数据,默认为yes,Redis采用LZF压缩,如果为了节省CPU时间,可以关闭该选项,但会导致数据库文件变的巨大
    rdbcompression yes
  11. 指定本地数据库文件名,默认值为dump.rdb
    dbfilename dump.rdb
  12. 指定本地数据库存放目录
    dir ./
  13. 设置当本机为slave服务时,设置master服务的IP地址及端口,在Redis启动时,它会自动从master进行数据同步
    slaveof < masterip > < masterport >
  14. 当master服务设置了密码保护时,slave连接master的密码
    materauth < master-password >
  15. 设置Redis连接密码,如果配置了连接密码,客户端在连接Redis时需要通过AUTH < password > 命令提供密码,默认关闭(redis 4.0之后,java连接必须密码)
    requirepass foobared
  16. 设置同一时间最大客户端连接数,默认无限制,redis可以同时打开的客户端连接数为redis进程可以打开的最大文件描述符数,如果设置maxclients 0,表示不作限制。当客户端连接数达到限制时,redis会关闭新的连接,并向客户端返回max number of clients reached 错误信息
    maxclients 128
  17. 指定redis最大内存限制,redis在启动时会把数据加载内存中,达到最大内存后,redis会先尝试清除已到期或即将到期的key,当此方法处理后,仍然达到最大内存设置,将无法再进行写入操作,但仍然可以进行读取操作。redis新的VM机制,会把key存放在内存,Value会存放在swap区
    maxmemory <bytes> // 建议:不要超过系统一半的内存,该处为字节单位
  18. 指定是否在每次更新操作后进行日志记录,redis会在默认情况下是异步的数据写入磁盘,如果不开启,可能会在断电时导致一段时间内的数据丢失,因为redis本身同步数据文件是按照上面的save条件来同步的,所以有的数据会在一段时间内只存在于内存中,默认为no。
    appendonly no
  19. 指定更新日志文件名,默认appendonly.aof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
  20. 指定的更新日志条件,共有三个可选值:
  • no:表示等操作系统进行数据缓存同步到磁盘(快)
  • always:表示每次更新操作后手动调用fsync()将数据写到磁盘(慢,安全)
  • eversec:表示每秒同步一次(折中,默认值)
  1. (略去,无需关注,需要时,上面没有提到的,自行google)
  2. redis作为优秀的中间缓存件,时常会存储大量的数据,即使采取了集群部署来动态扩容,也应该即时的整理内存,维持系统性能(如果数据一直新增,内存很快就会占满)
    在redis中正对这种问题,有两种解决方案:
  • 为数据设置超时时间
  • 采用LRU算法动态的将不用的数据删除。内存管理的一种页面置换算法,对于在内存中,又不用的数据块(内存块)叫做LRU,操作系统会根据那些数据属于LRU,而将其移出内存,而腾出空间来加载另外的数据。
    – 1. volatile-lru:设定超时时间的数据中,删除最不常用的数据
    – 2. allkeys-lru:查询所有的key中最近最不常使用的数据进行删除,这是应用最广泛的策略(使用时间离当前最远的)
    – 3. volatile-random:在已经设定了超时的数据中随机删除
    – 4. allkeys-random:查询所有的key,之后随机删除
    – 5. volatile-ttl:查询全部设定超时时间的数据,之后排序,将马上将要过期的数据进行删除操作
    – 6. noevition:如果设置为该属性,则不会进行删除操作,如果内存溢出则报错返回 【默认处理方式】
    – 7. volatile-lfu:从所有配置了过期时间的键中驱逐使用频率最少的键
    – 8. allkeys-lfu:从所有的键中驱逐使用频率最少的键
    maxmemory-policy:noevition

3、redis常见启停操作

  1. 服务端启动:
    ./bin/redis/server ./redis.conf
    该处的redis.conf,该文件由手动从安装包拷贝至安装根目录处,按照上述配置说明修改。
  2. 客户端启动:
    由于redis4.0之后,Java连接redis要求必须设置密码,故上述的配置requirepass foobared的设置了密码,该处采用默认的密码foobared登录。
    redis服务器端本地可用:./bin/redis-cli -a foobared (-h host -p port 省略了)
    远程服务可用:redis-cli -h host -p port -a password
  3. redis关闭
  • 断电(非正常关闭,容易数据丢失)
    查询 PIDl:
    ps -ef | grep -i redis
    kill -9 PID
  • 正常关闭
    ./bin/redis-cli shut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