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化问题中常常需要求解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比如SVM支持向量机算法需要求解分类之间最短距离,神经网络中需要计算损失函数的最小值,分类树问题需要计算熵的最小或最大值等等。如果目标函数可求导常用梯度法,不能求导时一般选用模式搜索法。

一、梯度法求解最优问题

    由数学分析知识可以知道,函数在一个点的梯度方向是函数值增大的最快方向,与之相反,梯度的反方向是函数值变小的最快方向,函数值在定义域内可以用等值线形式来表示。假设求目标函数最小值,可在定义域内任选一点,求出该初始点梯度反方向,沿着这个反向得到新的一个点,再求出新点的梯度反方向,迭代若干次后,可通过计算函数值的误差范围结束迭代,最终获得函数最小值。根据具体的应用,有的是需要计算函数最值,有的应用是需要求满足最值时的自变量(定义域的坐标),梯度法计算过程可以通过下图来理解:

pos索引梯度_搜索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等值线上任选一点后,可沿着梯度下降方向无约束的移动,所以这里讨论的是无约束条件的最优化问题,无约束的问题处理起来还是比较简单的,如果遇到有约束的问题,需要另外的算法,如可行方向搜索等,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将有约束的问题变为无约束的问题,具体可参考惩罚函数一章。

    用一段代码介绍下梯度法求解最优化问题,本例是用最小二乘法求线性回归问题,如有一组样本数据xi和yi,假设yi=axi+b,即xi和yi存在线性对应关系,其中a,b是未知参数,需要从所给的样本中计算出a,b值。由最小二乘法知,要求出a,b的最优解实际上就是求损失函数

pos索引梯度_最小值_02

的最小值,当得到最小值后其自变量值:a,b即为线性关系函数的参数,注意这里xi、yi是已知值,来自于样本数据。

import numpy as npimport  math
import scipy
from sympy import Matrix
import scipy.linalg
class optclass(object):
    def __init__(self,  error):
        self.error = error
        self.direction=np.array([[1,0],[-1,0],[0,1],[0,-1]])

    #求一阶导数
    def P_firstderivative(self,step,theta1,theta2,  grad_theta1, grad_theta2 ,x,y):
        d1=0
        for i in range(y.shape[0]):
            d1=d1+((theta1-grad_theta1*step)*x[i]+theta2-grad_theta2*step-y[i])*(-grad_theta1*x[i]-grad_theta2)
        return d1

    # 求二阶导数
    def P_secondderivative(self,  grad_theta1, grad_theta2  ,x ,y):
        d2=0
        for i in range(y.shape[0]):
            d2=d2+ (-grad_theta1*x[i]-grad_theta2)**2
        return d2

    # 牛顿法实现一维搜索,获得步长
    def newton(self,theta1,theta2,  grad_theta1, grad_theta2 ,x,y_):
        stepx, l, iterNum = 0, 1e-4, 0
        dx_1 =self. P_firstderivative(stepx, theta1,theta2,  grad_theta1, grad_theta2 ,  x,y_)
        while abs(dx_1) > l:
            dx_1 = self.P_firstderivative(stepx, theta1, theta2, grad_theta1, grad_theta2, x, y_)
            dx_2 = self.P_secondderivative(grad_theta1, grad_theta2 ,x,y_)
            stepx = stepx - dx_1 / dx_2
            iterNum = iterNum + 1
        return stepx
        #计算误差
    def calerror(self,theta1,theta2,x,y):
        error=0
        for i in range(y_.shape[0]):
            error = error  + 0.5 * ((x[i] * theta1 + theta2 - y_[i]) ** 2)
        return error


    def gradiatdesc(self,y_,x,theta):
        grad_theta1,grad_theta2=0,0
        NITER=100000
        for t in range(NITER):
            for i in range(y_.shape[0]):
                grad_theta1 = grad_theta1 + (theta[0] * x[i] + theta[1] - y_[i]) * x[i]
                grad_theta2=grad_theta2+(theta[0]*x[i]+theta[1]- y_[i])
            distance=math.sqrt(grad_theta1**2+grad_theta2**2)
            grad_theta1=grad_theta1/distance
            grad_theta2 = grad_theta2 / distance
            #1.1 利用一维搜索获得最佳步长系数
            step=self.newton(theta[0],theta[1] ,grad_theta1,grad_theta2,x,y_)
            theta[0] = theta[0] - grad_theta1 * step
            theta[1] = theta[1] - grad_theta2 * step
            error=self.calerror(theta[0] ,theta[1] ,x,y_)
            #print('误差%0.3f 步长%0.2f'%(error,step))
            if(error<= self.error):
                break
            grad_theta1, grad_theta2 = 0, 0
        return  theta[0],theta[1]


if __name__=='__main__':
    theta1,theta2=2.4,8.21
    theta=np.array([0,0],dtype=np.float32)
    o=optclass(1e-5)
    x=np.linspace(1,20,100)
    y_=np.array([theta1*xx+theta2 for xx in x ])
    a,b=o.gradiatdesc(y_, x, theta)
    print('theta1=%0.3f theta2=%0.2f' % (theta1, theta2))


pos索引梯度_pos索引梯度_03

在梯度下降搜索最值过程中,为了防止每次步长太大而跳出极值点,在代码注释标记1.1处,利用一维搜索获得最佳步长系数,具体做法是将现有参数代入目标函数,此时参数theta1=theta1-参数theta1梯度*步长,theta2=theta2-参数theta2梯度*步长,目标函数此时只有一个未知参数:步长step,求解这个一元函数最小值即可获得在目前前进方向下,最优的步长,关于一维搜索知识请看本站文章:一维搜索

pos索引梯度_最小值_04

二、模式搜索求解最优化问题

    2.1 模式搜索法介绍

    在实际应用中,有时函数是不可求导的,甚至函数本身的形式都不知道,这时梯度法显然不再适用,模式搜索法就应运而生。模式搜索法是一种获得函数最值通用算法,目标函数不可求导时其等值线还是存在的,只不过与可导函数相比,其等值线看上去不是那么'顺滑'。利用模式搜索法对目标函数只有一个要求'目标函数定义域是一个凸函数',凸函数、凸集可以想象成一个既没有'洞',也不会相互重叠的区域,这种类型函数的等值线不会相交,只有保证这点才能使用模式搜索法。

    模式搜索法思想与梯度法一样,都是寻找函数变大或变小的方向,如求解函数最大值问题,此时不能直接求出某一点的梯度时,可以退而求其次,找出一个与梯度方向大致相同的向量,沿着这个向量方向运动不断变化调整,'方向大致相同'用几何语言描述是:选择的方向与梯度方向夹角在0-90度之间。方向从线性空间的角度来说是一个向量,由于线性空间中任何一个向量都可以用基线性表示。等值线所在的定义域是一个线性完备空间,可以用线性空间的基表示函数变化的方向,假设试求函数最小值,模式搜索法算法可以这样表述:

(1) 设初始点为x1,等值线所在线性空间有e1,e2,...en个基,初始步长为s,方向系数α>=1,缩短因子β∈(0,1),误差ε,并设y1=x1,k=1,j=1 。

(2) 计算f(yj+ej*s),如果f(yj+ej*s)<f(yj),则设:

yj+1=yj+ej*s  

转到步骤4;如f(yj+ej*s)≧f(yj)转到步骤3。

(3) 如f(yj-ej*s)<f(yj),则设:

yj+1=yj-ej*s ;否则,则令

yj+1=yj,即回到开始尝试ej时的起点,转至步骤4。

(4) 这一步主要是切换到下一个基方向,如果j<n,则置j=j+1,转到步骤2;否则转到步骤5。

(5) 到这步意味着已经遍历所有基的方向、包括其反方向,如果f(yn+1)<f(xk),则转到步骤6;否则转到步骤7。

(6) 到这步代表遍历所有基方向后,且新的点函数值小于起始点的函数值,但函数值还有变小的空间。此时令xk+1=yn+1,并设

y1=xk+1+α(xk+1-xk),k=k+1,j=1,转到步骤(2)。

(7) 如果步长s≦ε,退出计算,得到最值点;否则,设:

s=s*β , y1=xk , xk+1=xk

k=k+1, j=1,转到步骤2。

模式搜索步骤还是挺繁琐的,可以归纳一下,模式搜索沿着一个基方向寻找最小值,如果该方向没有最小值,则沿着基的反方向寻找,如果都没找到则切换到下一个基,依此循环,如果所有的基方向都找不到,则回到原点,缩短步长,重新开始搜索。可见这种方法要把基方向都遍历一遍,全部遍历后,转入上面步骤5,此时检查:如果最后找到点yn+1小于开始点函数值,则yn+1出发,沿着开始点xk指向yn+1方向再前进α步长,得到新的搜索起始点,这段描述加粗,请深刻体会这个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