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据格式
  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
  MAC帧的数据格式:
  head包含:(固定18个字节)
    发送者(源地址,6个字节)
    接收者(目标地址,6个字节)
    数据类型(6个字节)=类型2字节+帧校验序列FCS(CRC检验)4字节
    data包含:(最短46字节,最长1500字节)
    数据包的具体内容:head长度+data长度=最短64字节,最长1518字节,超过最大限制就分片发送。
    MAC帧前还有8字节:7字节前同步码+1字节帧开始界定符
二、功能
  两台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总是在一段一段的链路上传送的,这就需要使用专门的链路层的协议。屏蔽物理层,为网络层提供一个数据链路的连接,在一条有可能出差错的物理连接上,进行几乎无差错的数据传输(差错控制)。本层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件寻址。
  在两个相邻节点之间传送数据时,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程帧,在两个相邻节点间的链路上传送帧。每一帧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如同步信息,地址信息,差错控制等)。
  在接收数据时,控制信息使接收端能够知道一个帧从哪个比特开始和到哪个比特结束。这样,数据链路层在收到一个帧后,就可从中提出数据部分,上交给网络层。
  控制信息还使接收端能够检测到所收到的帧中有无差错。如果发现差错,数据链路层就简单地丢弃这个出了差错的帧,以避免继续在网络中传送下去白白浪费网络资源。如果需要改正数据在链路层传输时出现差错(这就是说,数据链路层不仅要检错,而且还要纠错),那么就要采用可靠性传输协议来纠正出现的差错(这种方法会使链路层的协议复杂些)。

三、常用设备

1.适配器:包含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两层的功能
2.集线器:
  双绞线以太网总是和集线器配合使用,每个站需要用两对无屏蔽双绞线,分别用于发送和接收。双绞线的两端使用RJ-45。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都靠广播,所有的端口共享一个冲突域,每个端口的网速都是相同的。
3.网桥:
  扩大了物理范围。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连接不同的mac层,每个接口使用不同速率
  缺点:网桥对帧的接收要根据MAC帧的目的地址进行存储转发,有时延,当帧过多的时候容易引发广播风暴
  有透明网桥和源路由网桥

  (1) 透明网桥

使用最多,透明,指以太网上的站点并不知道所发送的帧将经过几个网桥,即插即用设备,不用配置转发表网桥就能工作。
转发表的学习通过自学习算法,网桥每收到一个帧,就记下其源地址和进入网桥的接口,作为转发表中的一项。
网桥还使用生成树算法,使互连在一起的网桥彼此通信,找到原来网络拓扑的一个子集。(生成树算法不能保证最佳路由)
缺点:网络资源利用

   (2) 源路由网桥:

源路由在发送帧时,先以广播方式向欲通信的目的站发送一个发现帧,发现帧在所有可能的路由间传送,每个发现帧都记录所经过的路由,到达目的站后原路返回。源路由从所有可能的路由中选择一条最佳路由,则从源站向目的站发送的帧的首部,必须携带所确定的路由信息。
源路由网桥的另一个作用,帮助源站确定整个网络可以通过的帧的最大长度。
源路由网桥对主机不透明,若有多个源路由网桥,可以分担网络的通信量(保证最佳路由)

4.交换机(多接口网桥):
  实现虚拟局域网(V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