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 1. 等价类法
- 2. 边界值法
- 3. 判定表
- 4. 因果图
- 5. 状态迁移图法
- 6. 场景法
- 7. 正交实验法
- 8. 错误推测法
- 总结
前提:
- 测试用例定义:为了特定的目的而设计的一组有测试输入、执行条件、预期结果的案例(输出文档)。
- 测试用例的构成要素:
3. 测试用例样例图:
为了使我们写的测试用例规范、全面,我们就需要有对应的测试方法来帮助我们设计出全面的测试用例。
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 等价类法
- 等价类概念:在所有测试的数据中,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数据子集。
根据是否满足需求分为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 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划分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考虑:
可以从输入规则划分有效和无效等价类: - 等价类法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
① 分析需求,确定输入数据类型
② 使用规则划分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③ 设计用例,覆盖有效等价类(一条用例尽可能多的覆盖有效等价类)
④ 设计用例,覆盖无效等价类(一条用例只能覆盖一个无效等价类) - 等价类法设计测试用例的案例
2. 边界值法
边界值法和等价类法一般也是组合使用的,如果划分的等价类有边界值,那就需要使用边界值法。
边界值法:选取正好等于、刚刚好大于或刚刚好小于边界值作为测试数据。因为大量的错误是发生在输入或输出范围的边界上,而不是在输入范围的内部。例如:
- 边界值的上点、离点、内点。
上点:边界上的点。
离点:离边界最近的点。
内点:边界内的任意一点。
要能根据区间要求找出需要测试的五个点,而不是全部的七个点。 - 边界值法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
① 分析需求,确定输入数据类型
② 使用规则划分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③ 确认上点、离点、内点(只有像范围、长度这样的等价类是有边界的,其他的例如规则、集合就不能用边界值法)
③ 设计用例,覆盖有效等价类
④ 设计用例,覆盖无效等价类
3.边界值法设计测试用例的案例
3. 判定表
下面这种情况无法覆盖用户未欠费且未停机这种情况。
判定表:输入的所有情况的组合
- 判定表中几个重要的概念:
条件桩:所有的输入条件
动作桩:输入以后所得的结果
条件项:所有的输入条件进行全组合
动作项:每组条件的结果的集合
规则:一组条件与结果的集合,每个规则是一个测试用例,所以每一列表示一个用例 - 判定表法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
3.判定表法设计测试用例
图一:列出所有可能的组合
图二:简化判定表:分析后,发现第一项不可能同时输入手机号和电子邮箱,所以排除1、2种情况,最后的测试用例就是剩下的6种情况。
4. 因果图
因果图是基于判定表的,只不过在列条件项的时候先提前分析输入和输出、输入和输入之间的关系,分析清楚后再根据关系画判定表(判定表是先全组合所有的条件项,然后再分析)。
条件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
5. 状态迁移图法
状态迁移图法设计测试用例:
6. 场景法
场景法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
场景法设计测试用例步骤:
7. 正交实验法
正交实验法主要使用场景:有很多输入项,每个输入项又有很多的取值,而且这些值之间也没有依赖关系,针对这种配置类型的测试,很难用因果图的方法进行分析,而分析的组合又很多,我们可以用正交实验法。
正交实验法:从全组合的用例集中抽取有代表性的用例来进行测试,抽取的方法就是正交实验法,这本身是一种数学公式。
因子:就是条件。
水平:每个条件有多少个取值
案例1(截图不全,应为9行):全组合有3^4=81种组合方式。表中的column(列)的1,2,3,4表示4个条件,number的1~9表示根据正交实验公式4因子3水平,最终抽取的实验的个数为9。最终的每一行为一个测试用例。
案例2:如果在实际项目中,对于数学公式而言,并不是每一个因子和水平的组合都有对应的正交实验表(例如该案例中的5因子 ,2水平就没有对于的表),如果因子和水平没有对应的正交实验表,就选恰好比它大一点的正交实验表。
8. 错误推测法
错误推测法:经验,直觉。
错误推测法一般不单独使用,一般是结合前面写的测试方法来补充测试。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