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机的nginx成为瓶颈,端口有限,当你达到5万并发的时候, 单机的nginx请求入口撑不住就会有问题,

lvs nginx集群 lvs f5 nginx_数据库

解决:多台nginx + LVS/F5(硬件)

LVS/F5都工作在传输层,可支持几十万个并发的请求转发,实现负载均衡


(Linux 虚拟服务器)运行在OS内核,可对更高层次的网络协议进行转发,类似于指路的,不查看内容,直接告诉请求走哪个nginx F5 是专门的硬件,性能要比LVS更高,价格更贵

LVS/F5为了避免宕机,同样需要备份结点,但一个ip地址只能绑到一台机器,所以引入keep alived 软件提供虚拟IP

lvs nginx集群 lvs f5 nginx_分布式_02

当主LVS服务器宕机时,keepalived软件自动去更新路由器的路由表,将虚拟的ip重新定向到另一台运行的LVS服务器


个人认为:架构是一步步演进的,

  1. 性能提升:对于架构的一个地方不足以满足需要时,往往我们可以水平扩展,这样既可以做到负载均衡,又可以做到高可用
  2. 业务迭代:这需要我们要做到高可复用,明白应用的设计规范,职责清晰,比如通过微服务抽离公共模块,并且使用总线来规范化接口访问

下面是学习到的架构迭代过程

  1. 单机架构
    好处:简单
    问题:Tomcat和数据库之间竞争资源
  2. 分布式,
    好处:各自占用服务器,根据按需提升
    问题:并发量的继续增长,并发读写数据库成为瓶颈
  3. 引入本地缓存(如memcached)和分布式缓存(如Redis)
    好处:绝大多数请求在读写数据库前拦截掉,大大降低数据库压力
    问题:并发量的继续增长,缓存抗住了大部分的访问请求,并发压力主要落在单机的Tomcat上,响应逐渐变慢
  4. Tomcat集群并使用反向代理实现负载均衡
    单机的Tomcat得到有效缓解
    问题:并发量的增长继续增长,更多请求穿透到数据库,单机的数据库最终成为瓶颈
  5. 数据库读写分离(如mycat)
    把数据库划分为读库和写库,读库可以有多个,缓解了大部分读库的压力
    问题:用户继续增长,不同业务之间的访问量差距较大,不同业务直接竞争数据库,相互影响性能
  6. 业务分库
    把不同业务的数据保存到不同的数据库中,使业务之间的资源竞争降低,对于访问量大的业务,可以部署更多的服务器来支撑
    问题:用户继续增长,单机的写库会逐渐会达到性能瓶颈
  7. 大表拆小表
    只要实时操作的表数据量足够小,请求能够足够均匀的分发到多台服务器上的小表,那数据库就能通过水平扩展的方式来提高性能
    问题:并发量的继续增长,最终单机的Nginx会成为瓶颈
  8. Nginx集群,LVS/F5使得Nginx负载均衡,并让LVS/F5高可用
    单个访问的大门更宽敞
    问题:并发量的继续增长,LVS服务器最终会达到瓶颈
  9. 轮询机房
    好处:系统入口处的请求并发量不再是问题。
    问题:随着数据的丰富程度和业务的发展,检索、分析等需求越来越丰富,单单依靠数据库无法解决如此丰富的需求
  10. 引入NoSQL数据库和搜索引擎等技
    海量文件存储: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
    key value类型的数据:HBase和Redis
    全文检索场景:ElasticSearch
    多维分析场景:Kylin或Druid
    问题:一个应用中包含了太多的业务代码,业务的升级迭代变得困难
  11. 大应用拆分为小应用
    按照业务板块来划分应用代码,使单个应用的职责更清晰,相互之间可以做到独立升级迭代
    问题:不同应用之间存在共用的模块,由应用单独管理会导致相同代码存在多份,导致公共功能升级时全部应用代码都要跟着升级
  12. 复用的功能抽离成微服务
    公用代码抽出为服务,可以使用springcloud框架实现
    问题:服务的调用链将会变得非常复杂
  13. 引入企业服务总线ESB屏蔽服务接口的访问差异
    应用统一通过ESB来访问后端服务
    问题:新增的服务上准备运行环境,部署服务等,运维将变得十分困难
  14. 引入容器化技术实现运行环境隔离与动态服务管理
    Docker配合Kubernetes(K8S),使服务的部署和运维变得简单
    问题:非大促的时候,还是需要闲置着大量的机器资源来应对大促,机器自身成本和运维成本都极高,资源利用率低
  15. 上云
    利用公有云的海量机器资源,解决动态硬件资源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