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线基本概念
(1)总线:构成计算机系统的互联机构,是系统内各功能部件之间进行信息传送的公共通路。
(2)总线分类:
1)按传送的信息分: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
2)按连接部分分:内部总线、局部总线、系统总线、通信总线
3)总线分类:
总线分类 | 特点 |
地址总线 | (1)单向,三态总线,用于传送地址信息 (2)其位数决定可直接寻址的范围 |
数据总线 | (1)双向,三态总线,用于传送数据信息 (2)其位数有8位、16位、32位、64位 |
控制总线 | (1)传送控制、状态信息 (2)其类型决定计算机特色,位数不定 |
内部总线 | (1)各芯片内部逻辑器件的连接总线 |
局部总线 | (1)CPU与其他部件的连接总线 (2)介于CPU内部总线和系统总线之间,可高速传输数据 |
系统总线 | (1)计算机各功能部件的连接总线 |
通信总线 | (1)微机系统与微机系统、其他设备之间的连接总线 |
(3)总线特性:
1)物理特性:总线的位数,总线插头、插座的形状,引脚的排列方式等
2)功能特性:确定每一根总线的名称、定义、功能与逻辑关系等,如传送数据、地址、控制信号。
3)电气特性:规定每一根总线上信号的传送方向及有效电平范围等内容。
4)时间特性:总线上各信号有效的时序关系。
(4)总线性能指标:
1)总线宽度:一次总线操作中,最多可传送的数据位数。
2)总线周期:一次总线操作所需要的最小时间间隔。
3)总线带宽:单位时间内通过总线的数据位数,总线的数据传输率。
(5)总线的连接方式:
1)适配器:又称接口,实现高速CPU与低速外设之间工作速度上的匹配和同步,并完成计算机和外设之间的所有数据传送和控制。
2)总线结构类型:
总线结构 | 内容 | 特点 |
单总线结构 | (1)系统内的所有部件均由系统总线连接 | (1)各部件之间可直接进行通信,系统易于扩充 (2)总线负载重 (3)若有慢速设备,则会产生较大的时间延迟,降低系统的工作效率 |
双总线结构 | (1)系统内的所有部件均由系统总线连接 (2)在CPU和主存之间再专门设置了一组高速的存储总线 | (1)保持单总线的优点 (2)减轻了系统总线的工作负担,使CPU工作效率有所提高 (3)增加了硬件成本 |
三总线结构 | (1)系统总线负责CPU、主存、I/O通道 (2)存储总线负责连接CPU和主存 (3)I/O总线负责连接各I/O适配器 | (1)设置了通道,对外设进行统一的管理,分担了CPU的工作 (2)提高了CPU工作效率,同时也大幅度的提高了外设的工作速度 (3)硬件成本进一步增加
|
多总线结构 | (1)通过桥将多总线彼此相连 | |
2.总线接口
(1)信息的传送方式:
串行传送 | (1)使用一条传输线,采用脉冲传送 (2)成本比较低廉,信息传送速度慢 |
并行传送 | (1)每一数据位需要一条纯属先,一般采用电位传送 (2)系统总线的信息传送方式 |
分时传送 | (1)总线传送信息的分时复用 (2)共享总线部件对总线的分时复用 |
(2)接口:
1)I/O适配器,指CPU和主存、外围设备之间通过总线进行连接的逻辑部件
2)接口的典型功能:控制、缓冲、状态、转换、中断等
3)适配器:一个适配器必有两个接口:1.一个同系统总线相连,采用并行方式;2.另外一个同设备连,可能采用并行方式或者串行方式。
3.总线仲裁
(1)为什么需要总线仲裁:连接到总线上的功能模块有主动和被动两种形态;主方可以启动一个总线周期,从方只能响应主方请求,每次总线操作,只能有一个主方,但是可以有多个从方。因此多个功能模块争用总线时必须由总线仲裁部件选择一个设备使用总线。
(2)总线仲裁方式:
1)集中式:由中央仲裁器决定总线使用权的归属
2)分布式:多个仲裁器竞争使用总线
3)集中式仲裁的分类:
集中式仲裁方法 | 设备优先权 | 特点 | 连接方式和工作方式 |
链式查询方式 | 设备的优先权与总线控制器的距离有关 | (1)硬件连接简单,判优容易,设备增删容易 (2)对电路故障敏感,优先级固定 | 连接方式: (1)采用菊花链的方式连接所有具有总线使用能力的部件(2)各设备共用一根总线请求信号线BR、总线授权信号线BG、总线忙信号线BS与中央仲裁器连接 工作方式: (1)总线授权信号BG串行的从一个I/O接口传送到下一个I/O接口 |
计数器定时查询方式 | 设备优先权由计数值决定,计数值为0时同链式查询方式 | (1)优先权控制灵活,对电路故障不敏感 (2)硬件成本增加,控制复杂度高 | 连接方式:(1)省去总线授权信号BG(2)增加计数器和设备地址线号线,每次相应总线申请,由计数值决定响应的顺序。 工作方式:(1)有总线请求时,发出计数值,选择设备查询请求状态,依次查询每一个设备 |
独立请求方式 | 设备优先权由中央仲裁器的内部排队逻辑决定 | (1)响应时间快,确定优先响应的设备花费的时间少,对优先次序的控制也是相当灵活的 (2)硬件复杂度高 | 连接方式:每个部件均有独立的请求和响应信号线,由中央仲裁器的内部排队逻辑决定响应顺序。 |
4)分布式仲裁:分布式仲裁不需要中央仲裁,由分布再各部件中的多个仲裁器竞争使用总线。每个潜在的主模块都有自己的仲裁器和唯一的仲裁号,通过将仲裁号发送到共享仲裁总线上,仲裁总线上仲裁号比较,决定可占用总线的部件。分布式仲裁是以优先级仲裁策略为基础。
4.总线定时
(1)总线信息传送过程:请求总线->总线仲裁->寻址->信息传送->状态返回
(2)定时:确定事件出现在总线上的时序关系
(3)定时的分类:
名称 | 内容 | 特点 | 适用 |
同步定时 | 系统采用统一的时钟信号,所有事件的出现时间均有该时钟信号确定 | (1)各模块配合简单一致 (2)数据传输的效率高 (3)各模块的速度差异较大时,会影响系统整体工作效率 (4)时钟信号受到干扰时,会引起错误的同步 | 适用于总线长度较短,各功能模块速度相差不多的系统 |
异步定时 | 系统依靠应答方式或者互锁机制来决定事件出现的时间 | (1)总线周期长度可变 (2)增加了总线的复杂性和成本
| 适用于设备工作速度不一致的系统 |
5.总线数据传送模式:
(1)读写操作:主设备利用系统总线,完成与从设备直接的数据传送
(2)块传送操作:只需要给出块的起始地址,然后对固定块长度的数据一个接一个地读出或写入
(3)写后读、读修改写操作:只给出地址一次,或先写后读,或先读后写
(4)广播、广集操作:
1)广播:总线允许一个主方对多个从方进行写操作
2)广集:与广播相反地操作,它将选定地多个从方数据在总线上完成AND或OR操作,用以检测多个中断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