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ODBC API函数执行成功,则返回SQL_SUCCESS或SQL_SUCCESS_WITH_INFO,SQL_SUCCESS指示可通过诊断记录获取有关操作的详细信息,SQL_SUCCESS_WITH_INFO指示应用程序执行结果带有警告信息,可通过诊断记录获取详细信息。如果函数调用失败,返回码为SQL_ERROR。
- SQLAllocHandle(SQL_HANDLE_ENV,SQL_NULL_HANDLE,&henv); 1. 初始化环境变量 在CLI中有三个句柄,分别是环境句柄、连接句柄、语句句柄。在初始化过程中首先要对前两个句柄逐一进行获取,获取成功后可连接数据库并获取第三个句柄。
1. SQLRETURN ret;
SQLHENV henv; // 环境句柄
SQLHDBC hdbc; // 连接句柄
SQLHSTMT hstmt; // 语句句柄
SQLCHAR DBNAME[]="SAMPLE"; //数据库名
SQLCHAR USERNAME[]="db2admin"; // 用户名
SQLCHAR PSW[]="ibmdb2"; // 口令
ret=SQLAllocEnv(&&henv) //分配环境句柄
ret=SQLAllocConnect(henv,&&hdbc)
//分配连接句柄
ret=SQLSetConnectOption(hdbc,SQL_AUTOCOMMIT,SQL_AUTOCOMMIT_OFF)
//设置连接属性
ret=SQLConnect(hdbc,DBNAME,SQL_NTS,USERNAME,SQL_NTS,PSW,SQL_NTS) //连接数据库
ret=SQLAllocStmt(hdbc,&&hstmt)
//分配语句句柄
上面的每个函数都有返回值,如果函数成功,ret值为SQL_SUCCESS,否则将返回错误代码。
2. 语句的执行
语句的执行分四个阶段:首先准备数据接收的缓冲区,然后执行准备好的SQL语句,第三步是将语句句柄和数据缓冲区进行绑定,最后获取数据。程序如下:
char RowBuffer[100][200];
//数据缓冲区,其大小可自定义
typedef struct sqldat
{ SQLCHAR ColumnName[50];
SQLSMALLINT BufferLength;
SQLSMALLINT NameLength;
SQLSMALLINT DataType;
SQLUINTEGER ColumnSize;
SQLSMALLINT FAR DecimalDigitsPtr;
SQLSMALLINT FAR NullablePtr;
} sqldata;
// 为第三步的绑定准备一个数据结构
sqldata RowDesc[100];
//用于绑定的变量,维数与缓冲区对应
memset(RowBuffer,64,100 200);
//给缓冲区赋初始值,可以用于最后判断是否真正从数据库中获取了数据,这一步也可以省略
char tempsql[100];
sprintf(tempsql,"select NAME from db2admin.STAFF where ID= %s ",Condition);
// Condition为变量值,可由用户输入
sql=(SQLCHAR ) tempsql;
ret=SQLPrepare(hstmt,sql,SQL_NTS)
// 执行准备
ret=SQLExecute(hstmt) // 执行
执行成功后可进行绑定过程
SQLINTEGER nullindicator;
SQLINTEGER displaysize[MAX_COLUMN];
SQLSMALLINT i;
SQLSMALLINT num_columns;
SQLNumResultCols(hstmt,&&num_columns);
//准备绑定用的相关变量
for(i=1;i< =num_columns;i++)
{
RowDesc[i-1].BufferLength=200;
SQLDescribeCol(hstmt,i, RowDesc[i-1].ColumnName,RowDesc[i-1].BufferLength,&&(RowDesc[i-1].NameLength),&&(RowDesc[i-1].DataType),&&(RowDesc[i-1].ColumnSize),RowDesc[i-1].DecimalDigitsPtr,RowDesc[i-1].NullablePtr);
SQLColAttribute(hstmt,(SQLSMALLINT)(i),SQL_DESC_DISPLAY_SIZE,NULL,0,NULL,&&displaysize[i-1]);
RowDesc[i-1].ColumnSize=max(displaysize[i-1],strlen((char )RowDesc[i-1].ColumnName))+1;
SQLBindCol( hstmt, (SQLSMALLINT)i,
SQL_C_CHAR,(SQLPOINTER)(RowBuffer[i-1]),RowDesc[i-1].ColumnSize,
&&nullindicator);
}//循环绑定
//绑定完成后,可以将数据读至缓冲区
while(SQLFetch(hstmt)!=SQL_NO_DATA)
{
// SQLFetch函数将已经获取的数据存入缓冲区
//此处的操作方式与ESQL中的游标类似,支持对结果集的操作
//每执行一次SQLFetch函数会把当前获取的一行数据读到缓冲区中
//RowBuffer[i]中将存放该行的第i 列数据值
//本例中只有一行数据
}
char m_name[10];
memcpy(m_name,RowBuffer[0],10);
//从缓冲区中将结果读到用户变量中
3. 释放环境变量
在数据获取完成后,可以将环境变量释放掉,但要注意释放的先后顺序。
SQLFreeStmt(hstmt,SQL_DROP);
// 释放语句句柄
SQLDisconnect(hdbc);//与数据库断开
SQLFreeConnect(hdbc);//释放连接句柄
SQLFreeEnv(henv);//释放环境句柄
经过上面的步骤,就完成了对数据库的读取过程。
我的源码 测试成功了: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windows.h>
#include <sql.h>
#include <sqlext.h>
#include <sqltypes.h>
int main(){
SQLRETURN ret;
SQLHENV henv;
SQLHDBC hdbc;
SQLHSTMT hstmt;
SQLCHAR * dsn,* username,* password,* sql;
SQLSMALLINT dsn_len,username_len,password_len;
SQLCHAR id[4],name[50];
SQLINTEGER len;
/*
SQLSMALLINT * len;
SQLCHAR * output;
*/
ret=SQLAllocEnv(&henv);
if(ret==SQL_SUCCESS){
printf("环境分配成功!\n开始分配连接。。。\n");
ret=SQLAllocConnect(henv,&hdbc);
if(ret==SQL_SUCCESS){
printf("连接分配成功!\n");
ret=SQLSetConnectOption(hdbc,SQL_AUTOCOMMIT,SQL_AUTOCOMMIT_OFF);
if(ret==SQL_SUCCESS){
printf("设置连接属性成功!\n开始连接数据库。。。\n");
dsn="sql2000";
username="admin";
password="123456";
dsn_len=strlen(dsn);
username_len=strlen(username);
password_len=strlen(password);
ret=SQLConnect(hdbc,dsn,dsn_len,username,username_len,password,password_len);
/*
dsn="DRIVER={SQL Server};UID=admin;PWD=123456;DATABASE=tmsj008;SERVER=(local)";
dsn="DRIVER={MySQL ODBC 5.0.22 Driver};SERVER=localhost;PORT=3306;OPTION=3;DATABASE=419;UID=root;PASSWORD=123456;";
dsn="DRIVER=Microsoft Access Driver (*.mdb);DBQ=E:\\PHPnow\\htdocs\\myweb\\my.mdb;";
dsn_len=strlen(dsn);
password_len=200;
username_len=100;
output=(SQLCHAR *)malloc(500*sizeof(SQLCHAR));
len=(SQLSMALLINT *)malloc(sizeof(SQLSMALLINT));
ret=SQLDriverConnect(hdbc,NULL,dsn,dsn_len,output,password_len,len,SQL_DRIVER_NOPROMPT);
*/
if(ret==SQL_SUCCESS || ret==SQL_SUCCESS_WITH_INFO){
printf("连接成功!\n开始分配语句。。。\n");
ret=SQLAllocStmt(hdbc,&hstmt);
if(ret==SQL_SUCCESS){
printf("分配语句成功!\n开始执行语句。。。\n");
sql="select * from users";
ret=SQLExecDirect(hstmt,sql,SQL_NTS);
if(ret==SQL_SUCCESS){
printf("执行语句成功!\n开始取出数据。。。\n");
SQLBindCol(hstmt,1,SQL_CHAR,(SQLPOINTER)id,4,&len);
SQLBindCol(hstmt,2,SQL_CHAR,(SQLPOINTER)name,50,&len);
while(SQLFetch(hstmt)==SQL_SUCCESS){
printf("%s----%s\n",id,name);
}
}else{
printf("执行语句失败!");
}
SQLCloseCursor(hstmt);
}else{
printf("分配语句失败!");
}
}else{
printf("连接失败!");
}
}else{
printf("设置连接属性失败!");
}
SQLDisconnect(hdbc);
SQLFreeConnect(hdbc);
}else{
printf("连接分配错误!");
}
SQLFreeEnv(henv);
}else{
printf("环境分配错误!");
}
printf("\n关闭连接并且释放资源!");
getch();
return 0;
}2.
3. void*)SQL_OV_ODBC3,0);
4.
5. SQLAllocHandle(SQL_HANDLE_DBC,henv,&hdbc);
6.
7. sizeof(ConnStrOut),&ConnStrOutLen,SQL_DRIVER_NOPROMPT);
8.
9. if(retcode == SQL_SUCCESS || retcode == SQL_SUCCESS_WITH_INFO){
10.
11. "ok"
12.
13. cout << ConnStrOutLen << endl;
14.
15. cout << ConnStrOut << endl;
16.
17. }
一般,编写ODBC程序主要有一下几个步骤:
1、分配环境句柄:声明一个SQLHENV的变量,调用函数SQLAllocHandle。 设置环境属性:完成环境分配后,用函数SQLSetEnvAttr设置环境属性,注册ODBC版本号。 释放环境句柄:完成数据访问任务时,应调用SQLFreeHandle释放前面分配的环境。
2、分配连接句柄:声明一个SQLHDBC类型的变量,调用SQLAllocHandle函数分配句柄。 设置连接属性:所有连接属性都可通过函数SQLSetConnectAttr设置,调用函数SQLGetConnectAttr可获取这些连接属性的当前设置值。
3、连接数据源:对于不同的程序和用户接口,可以用不同的函数建立连接 SQLConnect:该函数只要提供数据源名称、用户ID和口令,就可以进行连接了。 SQLDriverConnect:该函数用一个连接字符串建立至数据源的连接,它可以让用户输入必要的连接信息,使用系统中还没定义的数据源。
服务器体系结构,因此本地数据库不支持该函数。
4、准备并执行SQL语句 A、 分配语句句柄:语句句柄是通过调用SQLAllocHandle函数分配的。 函数SQLGetStmrrAttr和SQLSetStmrrAttr用来获取和设置一个语句句柄的选项,使用完,调用SQLFreeHandle释放该句柄。
B、 执行SQL语句 SQLExecDirect:该函数直接执行SQL语句,对于只执行一次的SQL语句来说,该函数是执行最快的方法。
SQLPrepare和SQLExecute:对于需要多次执行的SQL语句来说,可先调用SQLPrepare准备SQL语句的执行,用SQLExecute执行准备好的语句。
C、 使用参数:使用参数可以使一条SQL语句多次执行,得到不同的结果。 函数SQLBindParameter负责为参数定义变量,将一段SQL语句中的一个参数标识符("?")捆绑在一起,实现参数值的传递。
5、获取记录集
A、 绑定列:首先必须分配与记录集中字段相对应的变量,然后通过函数SQLBindCol将记录字段同程序变量绑定在一起,对于长记录字段,可以通过调用函数SQLGetData直接取回数据。 绑定字段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全部绑定,也可以绑定其中的某几个字段。 通过调用函数SQLBindCol将变量地址值赋为NULL,可以结束对一个记录字段的绑定,通过调用函数SQLFreeStmt,将其中选项设为SQL_UNBIND,或者直接释放句柄,都会结束所有记录字段的绑定。
B、SQLFetch:该函数用于将记录集的下一行变成当前行,并把所有捆绑过的数据字段的数据拷贝到相应的缓冲区。
C、光标:应用程序获取数据是通过光标(Cursor)来实现的,在ODBC中,主要有3种类型的光标:单向光标、可滚动光标和块光标。
有些应用程序不支持可滚动光标和块光标,ODBC SDK提供了一个光标库(ODBCCR32.DLL),在应用程序中可通过设置连接属性(SQL_STTR_ODBC_CURSOR)激活光标库。
6、记录的添加、删除和更新:数据源数据更新可通过3种方式:通过SQLExecDirect函数使用相应的SQL语句;调用SQLSetPos函数实现记录集定义更新;调用SQLBulkOperations函数实现数据更新。
第一种方式适用于任何ODBC数据源,后两种方式有的数据源不支持,可调用SQLGetInfo确定数据源。
SQLBulkOperations:该函数操作基于当前行集,调用前,须先调用SQLFetch或SQLFetchScroll获取。
函数调用后,块光标的位置变为未定义状况,因此,应该先调用函数SQLFetchScroll设定光标位置。
7、错误处理:每个ODBC API函数都能产生一系列反映操作信息的诊断记录,可以用SQLGetDiagField函数获取诊断记录中特定的域,另外,可以使用SQLGetDiagRec获取诊断记录中一些常用的域。
8、事务处理:事务提交有两种方式:自动提交模式和手动提交模式。应用程序可通过调用函数SQLSetConnectAttr设定连接属性SQL_ATTR_AUTOCOMMIT,自动提交模式是默认的连接属性设置,对于所有的ODBC驱动程序都能适应这种模式下,所有语句都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事务进行处理的。 手动提交模式把一组SQL语句放入一个事务中,程序必须调用函数SQLEenTran明确地终止一个事务。若使用多个激活的事务,就必须建立多个连接,每一个连接包含一个事务。
9、断开数据连接并释放环境句柄:完成数据库操作后,可调用SQLDisconnect函数关闭同数据库的连接。
http://hi.baidu.com/824766639/blog/item/d335bff41750a92dbc3109b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