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面向对象中的魔法方法和类与对象
文章目录
- python面向对象中的魔法方法和类与对象
- 一,魔法方法
- 二,类与对象
一,魔法方法
1.init
__init__方法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类的构造方法(实际并不是构造方法,只是在类生成对象之后就会被执行),之前已经在上一篇博客中说明过了。
2.del
__del__方法是类中的析构方法,当对象消亡的时候(被解释器的垃圾回收的时候会执行这个方法)这个方法默认是不需要写的,不写的时候,默认是不做任何操作的。因为你不知道对象是在什么时候被垃圾回收掉,所以,除非你确实要在这里面做某些操作,不然不要自定义这个方法。
3.call
__call__方法在类的对象被执行的时候(obj()或者 类()())会执行。
4.int
__int__方法,在对象被int()包裹的时候会被执行,例如int(obj)如果obj对象没有、__int__方法,那么就会报错。在这个方法中返回的值被传递到int类型中进行转换。
5.str
__str__方法和int方法一样,当对象被str(obj)包裹的时候,如果对象中没有这个方法将会报错,如果有这个方法,str()将接收这个方法返回的值在转换成字符串。
6.add
__add__方法在两个对象相加的时候,调用第一个对象的__add__方法,将第二个对象传递进来,至于怎么处理以及返回值,那是程序员自定义的,就如下面的例子:
class abc:
def __init__(self,age):
self.age=age
def __add__(self,obj):
return self.age+obj.age
a1=abc(18)
a2=abc(20)
print(a1+a2)
#执行结果:38
7.dict
__dict__方法在类里面有,在对象里面也有,这个方法是以字典的形式列出类或对象中的所有成员。就像下面的例子:
class abc:
def __init__(self,age):
self.age=age
def __add__(self,obj):
return self.age+obj.age
a1=abc(18)
print(abc.__dict__)
print(a1.__dict__)
#执行结果:
{'__add__': <function abc.__add__ at 0x0000020666C9E2F0>, '__module__': '__main__', '__weakref__': <attribute '__weakref__' of 'abc' objects>, '__init__': <function abc.__init__ at 0x0000020666C9E268>, '__doc__': None, '__dict__': <attribute '__dict__' of 'abc' objects>}
{'age': 18}
8.getitem setitem delitem
__getitem__方法匹配 对象[索引] 这种方式,__setitem__匹配 对象[索引]=value 这种方式,__delitem__匹配 del 对象[索引] 这种方式,例子如下:
class Foo:
def __init__(self,name,age):
self.name=name
self.age=age
def __getitem__(self, item): # 匹配:对象[item]这种形式
return item+10
def __setitem__(self, key, value): # 匹配:对象[key]=value这种形式
print(key,value)
def __delitem__(self, key): # 匹配:del 对象[key]这种形式
print(key)
li=Foo("alex",18)
print(li[10])
li[10]=100
del li[10]
执行结果:
20
10 100
10
9.getslice setslice delslice
这三种方式在python2.7中还存在,用来对对象进行切片的,但是在python3之后,将这些特殊方法给去掉了,统一使用上面的方式对对象进行切片,因此在使用__getitem__ setitem 这两个方法之前要先判断传递进参数的类型是不是slice对象。例子如下:
class Foo:
def __init__(self,name,age):
self.name=name
self.age=age
self.li=[1,2,3,4,5,6,7]
def __getitem__(self, item): # 匹配:对象[item]这种形式
if isinstance(item,slice): # 如果是slice对象,返回切片后的结果
return self.li[item] # 返回切片结果
elif isinstance(item,int): # 如果是整形,说明是索引
return item+10
def __setitem__(self, key, value): # 匹配:对象[key]=value这种形式
print(key,value)
def __delitem__(self, key): # 匹配:del 对象[key]这种形式
print(key)
def __getslice__(self,index1,index2):
print(index1,index2)
li=Foo("alex",18)
print(li[3:5])
#执行结果:
[4, 5]
10.iter
类的对象如果想要变成一个可迭代对象,那么对象中必须要有__iter__方法,并且这个方法返回的是一个迭代器。
for 循环的对象如果是一个可迭代的对象,那么会先执行对象中的__iter__方法,获取到迭代器,然后再执行迭代器中的__next__方法获取数据。如果for循环的是一个迭代器,那么直接执行迭代器中的__next__方法。
class Foo:
def __init__(self,name,age):
self.name=name
self.age=age
def __iter__(self):
return iter([1,2,3,4,5]) # 返回的是一个迭代器
li=Foo("alex",18)
# 1.如果类中有__iter__方法,他的对象就是可迭代对象
# 2.对象.__iter()的返回值是一个迭代器
# 3.for循环的如果是迭代器,直接执行.next方法
# 4.for循环的如果是可迭代对象,先执行对象.__iter(),获取迭代器再执行next
for i in li:
print(i)
#执行结果:
1
2
3
4
5
11.isinstance和issubclass
之前讲过isinstance可以判断一个变量是否是某一种数据类型,其实,isinstance不只可以判断数据类型,也可以判断对象是否是这个类的对象或者是这个类的子类的对象,代码如下:
class Foo:
def __init__(self,name,age):
self.name=name
self.age=age
class Son(Foo):
pass
obj=Son("xiaoming",18)
print(isinstance(obj,Foo))
执行结果:True
issubclass用来判断一个类是否是某个类的子类,返回的是一个bool类型数据,代码如下:
class Foo:
def __init__(self,name,age):
self.name=name
self.age=age
class Son(Foo):
pass
obj=Son("xiaoming",18)
print(issubclass(Son,Foo))
执行结果:True
二,类与对象
new__和__metaclass
在python中,一切皆对象,我们定义的类其实。。。也是一个对象,那么,类本身是谁的对象呢?在python2.2之前(或者叫经典类中),所有的类,都是class的对象,但是在新式类中,为了将类型(int,str,float等)和类统一,所以,所有的类都是type类型的对象。当然,这个规则可以被修改,在类中有一个属性 metaclass 可以指定当前类该由哪个类进行实例化。而创建对象过程中,其实构造器不是__init__方法,而是__new__方法,这个方法会返回一个对象,这才是对象的构造器。下面是一个解释类实例化对象内部实现过程的代码段:
class Mytype(type):
def __init__(self, what, bases=None, dict=None):
super(Mytype,self).__init__(what, bases, dict)
def __call__(self, *args, **kwargs):
obj=self.__new__(self)
self.__init__(obj, *args, **kwargs)
return obj
class Foo:
__metaclass__=Mytype
def __init__(self,name,age):
self.name=name
self.age=age
def __new__(cls, *args, **kwargs):
return object.__new__(cls)
obj=Foo("xiaoming",18)
print(obj.name,obj.age)
执行结果:xiaoming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