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语言模型
本文参考维基百科语言模型 language model 统计语言模型是一个单词序列上的概率分布,对于一个给定长度为m的序列,它可以为整个序列产生一个概率 P(w_1,w_2,…,w_m) 。其实就是想办法找到一个概率分布,它可以表示任意一个句子或序列出现的概率。
目前在自然语言处理相关应用非常广泛,如语音识别(speech recognition) , 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 词性标注(part-of-speech tagging), 句法分析(parsing)等。传统方法主要是基于统计学模型,最近几年基于神经网络的语言模型也越来越成熟。
Unigram models
Unigram models也即一元文法模型,它是一种上下文无关模型。该模型仅仅考虑当前词本身出现的概率,而不考虑当前词的上下文环境。概率形式为 ,即一个句子出现的概率等于句子中每个单词概率乘积。
以一篇文档为例,每个单词的概率只取决于该单词本身在文档中的概率,而文档中所有词出现的概率和为1,每个词的概率可以用该词在文档中出现的频率来表示,如下表中
Terms | Probability |
a | 0.1 |
world | 0.2 |
likes | 0.05 |
we | 0.03 |
share | 0.26 |
… | … |
对于这篇文档中,所有概率和相加为1,即
n-gram模型
n-gram models也即n元语言模型,针对一个句子 的概率表示如下:
这里可以理解为当前词的概率与前面的n个词有关系,可以理解为上下文有关模型。
n-gram模型中的条件概率可以用词频来计算:
这里举个栗子:我们的原始文档是 doc = “我不想写代码了” ,经过中文分词处理后为 words = [“我”, “不想”, “写”, “代码”, “了”]。
那么产生原始文档doc的概率为:
P(我, 不想, 写, 代码, 了) = P(我) x P(不想|我) x P(写|我, 不想) x P(代码|我, 不想, 写) x P (了|我, 不想, 写, 代码)
相乘的每个概率可以通过统计词频来获得:
n-gram | probability |
P(不想|我) = | count(我, 不想) / count(我) |
P(写|我, 不想) = | count(我, 不想, 写) / count(我, 不想) |
P(代码|我, 不想, 写) = | count(我, 不想, 写, 代码) / count(我, 不想, 写) |
P(了|我, 不想, 写, 代码) = | count(我, 不想, 写, 代码, 了) / count(我, 不想, 写, 代码) |
如果像上面这样去计算,会疯掉的。。。这种计算太复杂了,所以我们是否可以简化只考虑少数的词呢,如二元bigram模型,当前词只与它前面的一个词相关,这样概率求解就简化很多:
上面那个栗子也可以简化了:
P(我, 不想, 写, 代码, 了) = P(我) x P(不想|我) x P(写|不想) x P(代码|写) x P (了|代码)
相乘的每个概率就更简单了:
bigram | probability |
P(不想|我) = | count(我, 不想) / count(我) |
P(写|不想) = | count(不想, 写) / count(不想) |
P(代码|写) = | count(写, 代码) / count(写) |
P(了|代码) = | count(代码, 了) / count(代码) |
这样我们只需要计算语料中每个词出现的次数,以及每两个词出现的次数,就可以求上面的概率了。
这里是以二元模型说明,你也可以使用三元(trigram)、四元模型,方法类似不在多说。前面提到的 Unigram模型其实就是一元模型。
神经网络语言模型(NNLM)
神经语言模型使用连续表示或词汇Embedding来进行预测。 以神经网络为基础来训练模型。
输入:n-1个之前的word(用词典库V中的index表示)
映射:通过|V|*D的矩阵C映射到D维
隐层:映射层连接大小为H的隐层
输出:输出层大小为|V|,表示|V|个词中每个词的概率
网络第一层:将 , … , , 这n-1个向量首尾相接拼起来,形成一个(n-1)*m维的向量,记为输出x。
网络第二层:就是神经网络的隐藏层,直接使用 计算得到,H是权重矩阵,d是一个偏置向量。然后使用tanh作为激活函数。
网络第三层:输出一共有|V|个节点,每个节点 表示下一个词为i的未归一化log概率,最后使用softmax激活函数将输出值y归一化成概率。y的计算公式:
式中U是一个|V| X h 的矩阵,表示隐藏层到输出层的参数;W是|V| x (n-1)m的矩阵,这个矩阵包含了从输入层到输出层的直连边,就是从输入层直接到输出层的一个线性变换。
word2vec模型
word2vec分为两个基础模型CBOW和Skip-gram,其中CBOW模型是根据上下文词预测当前词,Skip-gram模型是根据当前词预测它的上下文,其实都是在发现语料中局部词汇之间的共现关系。
CBOW
CBOW模型是在语料中设置一个窗口,每次滑动这个窗口,根据窗口除中心词之前的其他词,来预测中心词,就是根据上下文窗口词预测当前中心词,还是以前面的例子具体说明一下,
原始doc = “我不想写代码了”,分词后 words = [“我”, “真”, “不想”, “写”, “代码”, “了”]。
如果窗口window_size = 3, 则window1 = [“真”, “不想”, “写”]、window2 = [“不想”, “写”, “代码”]等3个词的窗口,对应CBOW模型的输入和输出:
input | output |
[“真”, “写”] | “不想” |
[“不想”, “代码”] | “写” |
如果窗口window_size = 5, 则window1 = [“我”, “真”, “不想”, “写”, “代码”]、 window2 = [“真”, “不想”, “写”, “代码”, “了”] 等5个词的窗口,对应CBOW模型的输入和输出:
input | output |
[“我”, “真”, “写”, “代码”] | “不想” |
[“真”, “不想”, “代码”, “了”] | “写” |
而具体计算是要获得每个输入词的向量表示,然后求和取平均值,最后完成词汇表大小的分类任务。
对应公式就是假设当前词是w,w对应的上下文窗口词是context(w),windows_size = 2c + 1,context(w)由w前后各c个词构成。
输入层:包含context(w)中2c个词的词向量,,,…。这里的词向量通过词编号映射得到,也就是我们模型要学习的词向量,词向量维度设为m。
投影层:对输入的2c个向量做求和累加,公式标识如下, 其中 。
对应上面window_size = 5的第一个例子就是 = v(我) + v(真) + v(写) + v(代码)。
输出层:对应输出层最直观的方法是,投影层得到的 直接乘以一个和词表大小一样的权重矩阵,然后过一层softmax函数得到词表大小的一个概率分布向量,取其中概率最大的为预测结果词。设U是一个V x m的矩阵,V对应词表大小,m对应词向量维度,b对应偏置项,我们可以得到上下文context(w)预测当前词w的概率分布。
Hierarchical Softmax(层次Softmax)
具体就是根据词表中词的出现频率作为权重来构造Huffman树,这样树的叶子节点对应的就是每个词,按照叶子节点对应的路劲就能找到每个词,简单理解就是我们用这样一颗树来存储我们的词表,可以加速输出层的计算。
具体过程首先定义几个变量:
从根节点出发到词w对应叶子节点的路劲; 路劲 中包含的结点个数;
词w对应的Huffman编码值,编码值只能取0或1; 路径 中非叶子节点对应的向量;
计算概率的方法是对词w所在路劲每个节点进行二分类,并把节点二分类的概率进行相乘,从而得到词w的概率p(w|context(w))。对应的二分类可以用逻辑回归,假设0代表正类,1代表负类,
正类概率 : 负类概率:
求得词w对应路劲上每个节点的分类概率后,p(w|context(w))对应跟一般的概率表示: 其中根据逻辑回归可得:
上式也可以表示为:
p(w|context(w))可以表示为:
优化的目标,对数似然函数为:
将p(w|context(w))带入到对数似然函数中,得到最终的优化函数:
Skip-gram
Skip-gram模型也要设置一个窗口,每次滑动窗口,根据窗口中心词预测窗口内其他词,就是根据当前词预测上下文窗口词。还是以例子先理解一下。
原始doc = “我不想写代码了”,分词后 words = [“我”, “真”, “不想”, “写”, “代码”, “了”]。
如果窗口window_size = 3, 则window1 = [“真”, “不想”, “写”]、window2 = [“不想”, “写”, “代码”],对应Skip-gram模型的输入和输出:
input | context |
“不想” | [“真” ,“写” ] |
“写” | [“不想” ,“代码”] |
如果窗口window_size = 5, 则window1 = [“我”, “真”, “不想”, “写”, “代码”]、window2 = [“真”, “不想”, “写”, “代码”, “了”],对应Skip-gram模型的输入和输出:
input | context |
“不想” | [“我” ,“真” ,“写”,“代码” ] |
“写” | [“真”,“不想”, “代码”, “了” ] |
Skip-gram中给出当前词w,需要预测它的上下文词Context(w),概率表示如下:
这里的w就是上面表格中的input,u就是input对应的context中的词,这里取的时context中的词概率相乘。
比如对上面的例子input=“不想”, context = [“我” ,“真” ,“写”,“代码” ],概率计算如下:
p(Context(不想)|不想) = p(我|不想) x p(真|不想) x p(写|不想) x p(代码|不想)
Hierarchical Softmax(层次Softmax)
类似前面CBOW模型,输出层也是用层次softmax来优化。上面p(u|w)就可以表示成词w的向量表示与词u的哈夫曼树路径表示相乘。
路径中每一步概率可表示为:
同样对优化的目标,对数似然函数为:
带入p(u|w) 得到最终的优化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