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有人用很浅显和概括的话描述了前端页面显示
网站从输入网址开始,先请求到静态服务器(获取页面)==》发送请求到动态服务器(获取数据)==》JS渲染数据到页面==》最终呈现
感觉也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很认可。我就在网上查了查。
最准确的网页设计思路是把网页分成三个层次,即:结构层、表示层、行为层。
网页的结构层(structural layer)由 HTML 或 XHTML 之类的标记语言负责创建。标签,也就是那些出现在尖括号里的单词,对网页内容的语义含义做出了描述,但这些标签不包含任何关于如何显示有关内容的信息。例如,P 标签表达了这样一种语义:“这是一个文本段。”
网页的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由 CSS 负责创建。 CSS 对“如何显示有关内容”的问题做出了回答。
网页的行为层(behavior layer)负责回答“内容应该如何对事件做出反应”这一问题。这是 Javascript 语言和 DOM 主宰的领域。
在《javascriptDOM编程艺术》这本书中,作者以创建一个图片库实例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DOM编程的精髓。以前在编写代码时,往往是结构、行为与表示乱放一通,不注重分离,使得代码冗长且可读性降低,还导致网页不具有健壮性,用户体验也不好。为减少滥用DOM,作者提出两项原则:
- 渐进增强 此原则基于这样一种思想:你应该总是从最核心的部分,也就是内容开始,应该根据内容使用标记实现良好的结构‘然后再逐步加强这些内容。这些增强工作既可以是通过CSS改进呈现效果,也可以通过DOM添加各种行为。如果你正在使用DOM添加核心内容,那么你添加的时机未免太迟了,内容应该在开始编写文档时就成为文档的组成部分。
- 平稳退化 渐进增强的实现必然支持平稳退化。如果你按照渐进增强的原则去充实内容,你为内容添加的样式的行为就自然支持平稳退化,那些缺乏必要的CSS和DOM支持的访问者仍可以访问到你的核心内容。如果你用JavaScript去添加这些重要内容,它就没法支持平稳退化,不支持javascript,就看不到内容。这好像是一种限制,其实不是,利用DOM去生成内容有着广泛的用途。
在了解了网页的基本设计之后,我们来看看它是如何展现的。
1,浏览器首先会查询本机的系统,获取主机名对应的IP地址。
2,若本机查询不到相应的IP地址,则会发起DNS请求,获取主机名对应的IP地址。
3,使用查询到的IP地址,直接访问目标服务器。
4,浏览器发送HTTP请求。
HTTP请求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请求行、消息报头、请求正文
5, 从请求信息中获得客户机想访问的主机名。
6,从请求信息中获取客户机想要访问的web应用。(web应用程序指提供浏览器访问的程序,简称web应用)
7,从请求信息中获取客户机要访问的web资源。(web资源,即各种文件,图片,视频,文本等)
8,读取相应的主机下的web应用,web资源。
9,用读取到的web资源数据,创建一个HTTP响应。
10,服务器回送HTTP响应。
HTTP响应也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状态行、消息报头、响应正文
11,客户浏览器解析回送的资源,并显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