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为什么慢
- 反射是什么
- 为啥慢
- In the end
反射是什么
反射,这套API在java中属于过了入门的,大部分人都听说过、用过的除了典型api而言,实际应用的并不多,首先就我的了解(参考很多资料),说说反射能干什么。
反射运行正在运行的程序检测、甚至是修改程序的动态行为。这种描述一看,就觉得反射强,无敌;但是,它到底能干什么呢。
可以通过它访问Class类中的方法,甚至通过setAccessible方法、在该类之外访问该类的私有方法;IDE中,当你在一个类对象之后输入“.”之后,显示的方法、属性,也是通过该功能实现的;方法调试过程中,它能够枚举某一对象中所有的字段。
还有最重要的用途是,很多java开源框架,为了保证可扩展性,都是通过反射和配置文件来加载不同类,比如Spring等。
如果想要了解反射的API是啥样的,还是直接官网看,oracle tutorial reflect。其中提到了,很多人(包括官网)会觉得反射比较慢,那问题就来了,为啥慢
为啥慢
Method.invoke的源码如下:
public final class Method extends Executable {
...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obj, Object... args) throws ... {
... // 权限检查
MethodAccessor ma = methodAccessor;
if (ma == null) {
ma = acquireMethodAccessor();
}
return ma.invoke(obj, args);
}
}
public final class Method extends Executable {
...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obj, Object... args) throws ... {
... // 权限检查
MethodAccessor ma = methodAccessor;
if (ma == null) {
ma = acquireMethodAccessor();
}
return ma.invoke(obj, args);
}
}
其中的MethodAccessor 是一个接口,它有两个已有的具体实现:一个通过本地方法来实现反射调用,另一个则使用了委派模式。
每个Method实例第一次反射调用时,都会生成一个委派实现,通过该实现、传入参数,就能进入目标方法。
import java.lang.reflect.Method;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target(int i){
new Exception("#"+i).printStackTrac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Class<?> kclass = Class.forName("Test");
Method method = kclass.getMethod("target",int.class);
method.invoke(null,0);
}
}
输出如下:
java.lang.Exception: #0
at Test.target(Test.java:5)
at sun.reflect.NativeMethodAccessorImpl.invoke0(Native Method)
at sun.reflect.NativeMethodAccessorImpl.invoke(NativeMethodAccessorImpl.java:62)
at sun.reflect.DelegatingMethodAccessorImpl.invoke(DelegatingMethodAccessorImpl.java:43)
at java.lang.reflect.Method.invoke(Method.java:498)
at Test.main(Test.java:10)
上述通过异常信息,打印了堆栈信息,能看到其先进入委托(DelegatingMethodAccessorImpl),然后是本地实现(NativeMethodAccessorImpl),最后到达目标方法。中间多了一个委托,就是因为之前提到的反射的另一个实现:动态实现。
动态实现的执行效率比本地实现快很多,因其无需经过Java到C++再到Java的切换(换言之,本地实现快,从本地实现的NativeMethod就可以看出其为C++实现),没有经过这个过程,所以速度快很多。
//vm options:-verbose:class -Dsun.reflect.inflationThreshold=5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Class<?> kclass = Class.forName("Test");
Method method = kclass.getMethod("target",int.class);
for (int i = 0; i < 17; i++) {
method.invoke(null,i);
}
}
那为什么仅调用一次(或者少数几次的时候),没有使用动态实现方式呢?因为这种方式生成的字节码十分耗时,仅一次的话,反而是本地实现要快3到4倍。根据JVM一贯的风格,就会设置一个阈值(15,当然也是可以通过vm参数调整-Dsun.reflect.inflationThreshold=),到达这个设定值后,就会使用动态实现的实现,虚拟机会加载很多类,成为inflation过程(可通过-Dsun.reflect.noInflation=true关闭)。
所以反射的开销如下:
- Class.forName,调用本地方法,耗时
- Class.getMethod,遍历该类的共有方法,匹配不到,遍历父类共有方法, 耗时,getMethod会返回得到结果的拷贝,应避免getMethods和getDeclardMethods方法,减少不必要堆空间消耗。
- Method.invoke
method.invoke(null,128);
将invoke的参数改变时,查看其中字节码,发现多了新建Object数据和int类型装箱的指令。原因为:
- Method.invoke是一个变长参数方法,字节码层面它的最后一个参数是object数组,所以编译器会在方法调用处生成一个数据,传入;
- Object数组不能存储基本类型,所以会自动装箱
这两者都会带来性能开销,也会占用堆内存,加重gc负担。但是实际上述例子并不会触发gc,因为原本的反射调用被内联(别问我啥意思,因为我暂时也不知道),其创建的对象被虚拟机认为“不会逃逸”,此时会将其优化为栈上分配(非堆上分配),不会触发gc。
针对上诉实例中的优化,可以关闭inflation,直接采用动态实现方式进行反射;同时可以关闭方法的权限检查(private等)。针对动态装箱问题,虚拟机会缓存-128-127之间的Integer对象,更改实例中的128,或调整虚拟机环境的数值范围、或者手动缓存128都可以进行相应优化,提高反射性能。
In the end
在默认情况下,方法的反射调用为委派实现,委派给本地实现来进行方法调用。在调用超过 15次之后,委派实现便会将委派对象切换至动态实现。这个动态实现的字节码是自动生成的,它将直接使用 invoke 指令来调用目标方法。
方法的反射调用会带来不少性能开销,原因主要有三个:变长参数方法导致的 Object 数组,基本类型的自动装箱、拆箱,还有最重要的方法内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