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Browser/Server)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它随着Internet 技术的兴起,对C/S 结构的一种变化或改进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通过WWW 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成所谓三层结构。这样就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体成本。
B/S架构带来了两方面好处:
客户端使用统一的浏览器(Browser)。由于浏览器具有统一性,它不需要特殊的配置和网络连接,有效地屏蔽了不同服务提供商提供给用户使用服务的差异性。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浏览器的交互特性使得用户使用它非常简便,且用户行为的可继承性非常强,也就是用户只要学会了上网,不管使用的是哪个应用,一旦学会了,在使用其他互联网服务时同样具有了使用经验,因为它们都基于同样的浏览器操作界面。
服务端(Server)基于统一的HTTP协议。和传统的C/S架构使用自定义的应用层协议不同,B/S架构使用的都是统一的HTTP协议。使用统一的HTTP协议也为服务提供商简化了开发模式,使得服务器开发者可以采用相对规范的开发模式,这样可以大大节省开发成本。由于使用统一的HTTP协议,所以基于HTTP协议的服务器就有很多,如Apache、IIS、Nginx、Tomcat、JBoss等,这些服务器可以直接拿来使用,不需要服务开发者单独来开发。不仅如此,连开发服务的通用框架都不需要单独开发,服务开发者只需要关注提供服务的应用逻辑,其他一切平台和框架都可以直接拿来使用,所以B/S架构同样简化了服务器提供者的开发,从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