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了一圈,没找到中文的Gargoyle Router及其QoS的操作经验、教程或其它资料,所以专门去看了一下Gargoyle Wiki,记了一些笔记,以下某些内容是我对Gargoyle Router QoS的理解得出来的,错漏难免,一些局限可能也只体现在Gargoyle Router上。)


QoS是Quality of Service的缩写,即“服务的质量”,就是调整提供信息传输网络的服务质量的工具,主要体现在带宽的大小和响应的速度。
QoS的目的是为不同需要提供差异化服务质量,为相同的需要提供公平化的服务质量。
如果外网出入口的服务质量(带宽和延迟)是一定的话,那么意味着提高某一接入端的服务质量的同时必须降低其它接入端的服务质量。


如果外网出入口足够大,不会产生带宽饱和引起的数据包排队现像,说明所有内网数据传输请求都得到第一时间传送,那QoS是没有意义的。


以太网传输的单位——数据包,QoS是根据数据包的报头进行分析处理的。


QoS只能根据IP地址来识别特定计算机,而保证某计算机在这个网络中有特定的IP地址就得用到DHCP页面的静态IP功能为某MAC的网卡分配一个特定的IP地址,若MAC地址不变,那IP地址也不变。


当一台计算机发送信息时,这台计算机的IP地址是来源地址——用于QoS的上传规则中。
当一台计算机接收信息时,这台计算机的IP地址是目标地址——用于QoS的下载规则中。


根据数据交互的时效性——往返时间(RTT)划分两大类型的网络应用:
一、低RTT——要求实时交互的应用,如在线对战游戏、视频语音对话系统,打开MinRTT;
二、高RTT——被动数据下载的应用,如P2P下载、在线视频,关闭MinRTT;


总带宽设置:上传和下载的总带宽一般设置为运营商标称的80%-90%。


Active Congestion Control主动拥塞控制(ACC)——实时监控WAN下载的速度和响应时间,来调节下载的总带宽;


不用MAC地址来设置规则的原因是Linux路由体系下的,数据包报头的MAC地址剥离掉后才能用于QoS的执行;QoS是针对外网出入口管理进行设计的,即只存在外网端口和内网端口间WAN-QoS-LAN关系,不存在内网端口之间LAN-QoS-LAN的关系。


即使网速再快,也有可能出现带宽饱和的情况,因此也是需要QoS的。


带宽闲置率的存在说明ISP有一个1Gbps的出口,却能分配给100个用户每人一个100Mbps的带宽入口,所以当每个人都想占尽带宽时,实际上大家的带宽都会给ISP限制下来只剩下10Mbps,只有某些人闲置时,某些人的带宽才有可能实现100Mbps,这也是QoS在ISP层面的体现。


Gargoyle Router是根据分类规则来执行QoS管理。


分类规则(Classification Rules)由匹配标准(Match Criteria)、类别(Classification)和排位序列三个要素构成。


匹配标准(Match Criteria)是要用于判别的目标对像,即我们进行QoS管理的对像,可以是IP、端口、数据包长度、传输协议、应用协议等;


类别(Classification)是对像的行为方式,包括类别名称、预设带宽占比、最小带宽、最大带宽,最小化往返时间(仅适用于“下载”)。


主动阻塞控制(Active Congestion Control)是“下载”才有的特别功能,可指定某IP和Ping值上限,如对某个IP进行PING值检测,低于上限PING值则启用主动阻塞控制。


总带宽(Total Bandwidth)一般设置为ISP提供给你的理论值的80%-90%。


排位序列自上而下进行匹配,排越前头就越有优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