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LRU和LFU算法解析
  • LRU
  • LRU概念
  • LRU算法实现
  • LRU算法描述
  • LRU算法图示
  • LRU C++代码
  • 代码测试
  • LFU
  • LFU概念
  • LFU算法实现
  • LFU算法描述
  • LFU算法图示
  • LFU C++代码
  • 代码测试
  • 总结


LRU和LFU算法解析

LRU

LRU概念

LRU(The Least Recently Used,最近最少未使用)是一种常见内存管理算法,最早应用于Linux操作系统,在Redis中也有广泛使用的。

LRU算法有这样一种假设:如果某个数据长期不被使用,在未来被用到的几率也不大;因此缓存容量达到上限时,应在写入新数据之前删除最久未使用的数据值,从而为新数据腾出空间。

LRU算法实现

LRU算法描述

需要设计一种数据结构,并且提供以下接口:

  • 构造函数,确定初始容量大小
  • get(key):如果关键字key存于缓存中,则获取其对应的值;否则返回-1
  • put(key, val)
  • 如果关键字key已经存在,则更改其对应的值为val
  • 如果关键字不存在,则插入(key,val)
  • 当缓存容量达到上限时,最久没有访问的数据应该被置换。
LRU算法图示

我们可以使用双向链表+哈希表来模拟实现LRU算法:

  • 哈希表用来快速查找某个key是否存于缓存中
  • 链表用来表示使用数据项的时间先后次序

LRU存储图示

LFU算法java LFU算法例子讲解_算法

当LRU的容量未到达上限时,对某个数据进行访问(包括添加,读取,修改),则只需要在链表头部插入新节点即可。

当LRU的容量到达上限时,需要添加某个数据,则需要移除链表最末端的键值(最久未使用),然后头插新节点。

容量未满,插入新值003

LFU算法java LFU算法例子讲解_算法_02

容量上限,插入新值004

LFU算法java LFU算法例子讲解_LFU算法java_03

访问数据003

LFU算法java LFU算法例子讲解_缓存_04

LRU C++代码
class LRUCache {
public:
    // 键值节点
    struct Node{
        int key;
        int val;
        Node(int k, int v):key(k), val(v){}
    };
    using node_iter = list<Node>::iterator;
    
public:
    LRUCache(int capacity) {
        this->cap = capacity;
    }
    
    int get(int key) {
        auto it = mp.find(key);
        if(it == mp.end()) return -1;       // 节点不存在
        else{
            int val = it->second->val;
            l.erase(it->second);            // list通过迭代器删除节点
            l.push_front(Node(key, val));   // 头插最近访问节点
            mp[key] = l.begin();            // 更新哈希表中 key对应的 list迭代器
            return val;
        }
    }
    
    void put(int key, int value) {
        auto it = mp.find(key);
        if(it == mp.end()){
            if(cap == mp.size()){
                // 容量达到上限且需要添加, 移除最久未使用的
                mp.erase(l.back().key); l.pop_back(); 
            }else{
                // 容量达到上限,则可以直接添加
            }
        }else{
            // key存于缓存,需要修改
            l.erase(it->second);
        }
        l.push_front(Node(key, value));     // 头插最近访问节点
        mp[key] = l.begin();                // 更新哈希表中 key对应的 list迭代器
    }
private:
    unordered_map<int, node_iter> mp;       // 哈希表
    list<Node> l;                           // 双向链表
    int cap;                                // 缓存容量上限
};
代码测试
int main() {
    const int capacity = 3;
    LRUCache cache(capacity);

    cache.put(1, 1);
    cache.put(2, 2);
    std::cout << cache.get(1) << std::endl;		// 返回 1
    cache.put(3, 3);
    std::cout << cache.get(2) << std::endl;		// 返回 2 
    cache.put(4, 4);                     		// 该操作会使得关键字 1 作废
    std::cout << cache.get(1) << std::endl;		// 返回 -1 (未找到)
    std::cout << cache.get(3) << std::endl;		// 返回 3
    std::cout << cache.get(4) << std::endl;		// 返回  4
}

/*
    out:
    1 2 -1 3 4
*/

LFU

LFU概念

LFU(The Least Frequently Used,最不经常使用)也是一种常见的缓存算法。

和LRU类似,LFU同样有这样的假设:如果一个数据在最近一段时间很少被访问到,那么可以认为在将来它被访问的可能性也很小。因此,当空间满时,最小频率访问的数据最先被淘汰;当存在两个或者更多个键具有相同的使用频次时,应该淘汰最久未使用的数据。(类比LRU)

LFU算法实现

LFU算法描述

需要设计一种数据结构,并且提供一下接口:

  • 构造函数,确定初始缓存容量
  • get(key) :如果键存在于缓存中,则获取键的值,否则返回 -1。
  • put(key, value) - 如果键已存在,则变更其值;如果键不存在,请插入键值对。当缓存达到其容量时,则应该在插入新项之前,移除最不经常使用的项。当存在两个或者更多个键具有相同的使用频次时,应该移除最久未使用的键
LFU算法图示

我们可以使用双哈希表 + 双链表来模拟实现LFU算法:

  • key_table:用来快速查找某个key是否存于缓存中
  • freq_table:以使用频次为键,存储相同使用频次的节点

LFU存储图示

LFU算法java LFU算法例子讲解_算法_05

当LFU的容量未到达上限时,对某个数据进行访问(包括添加,读取,修改),其使用频次加一,则只需要在对应链表头部插入新节点即可。

当LFU的容量到达上限时,需要添加某个数据,则需要移除当前使用频次最低的链表最末端的键值(最久未使用),然后在频次为1的链表头插新节点。

容量未满,插入新值005

LFU算法java LFU算法例子讲解_LFU算法java_06

访问数据001

LFU算法java LFU算法例子讲解_置换算法_07

容量上限,插入新值006

LFU算法java LFU算法例子讲解_LFU算法java_08

LFU C++代码
class LFUCache {
public:
    // 键值节点
    struct Node {
        int key, val, freq;
        Node(int _key,int _val,int _freq): key(_key), val(_val), freq(_freq){}
    };
    
public:
    LFUCache(int capacity) {
        this->cap = capacity;
        min_freq = 0;
    }
    
    int get(int key) {
        if(!cap) return -1;
        auto it = key_table.find(key);			 
        // 节点不存在
        if(it == key_table.end()){					
            return -1;
        }else{
            auto key_iter = it->second;
            Node* node = *key_iter;
            int val = node->val, freq = node->freq;
            freq_table[freq].erase(key_iter);
            // 如果 freq 对应的链表为空,则移除
            if(freq_table[freq].size() == 0){		
                freq_table.erase(freq);
                // 更新最小使用频次,为当前节点使用频次 ferq + 1
                if(min_freq == freq) min_freq = freq + 1;
            }
            node->freq += 1;
            // freq + 1 频次对应链表进行头插
            freq_table[freq + 1].push_front(node);
            // 更新 key 对应的list迭代器
            key_table[key] = freq_table[freq + 1].begin();
            return val;
        }
    }
    
    void put(int key, int value) {
        if(!cap) return;
        auto it = key_table.find(key);
        if(it != key_table.end()){
            // key 存于缓存中
            auto key_iter = it->second;
            auto node = *key_iter;
            int freq = node->freq;
            freq_table[freq].erase(key_iter);
            if(freq_table[freq].size() == 0){
                freq_table.erase(freq);
                // 更新 min_freq
                if(min_freq == freq)min_freq = freq + 1;
            }
            // 修改值, 更新freq
            node->freq += 1; node->val = value;
            // freq + 1 频次链表进行头插
            freq_table[freq + 1].push_front(node);
            // 更新 key 对应的list迭代器
            key_table[key] = freq_table[freq + 1].begin();
        }else{
            // 容量达到上限
            if(key_table.size() == cap){
                // 获取使用频次最小且最久未使用的节点
                Node* del_node = freq_table[min_freq].back();
                freq_table[min_freq].pop_back();
                if(freq_table[min_freq].size() == 0){
                    freq_table.erase(min_freq);
                }
                key_table.erase(del_node->key);
                delete del_node;
            }
            // 头插新节点
            freq_table[1].push_front(new Node(key, value, 1));
            key_table[key] = freq_table[1].begin();
            // 当前最小使用频次为1
            min_freq = 1;
        }
    }
private:
    // 缓存上限
    int cap;
    // 当前最低使用频次
    int min_freq;
    // 根据key建立哈希表
    unordered_map<int, list<Node*>::iterator> key_table;
    // 按照使用频次建立哈希表
    unordered_map<int, list<Node*>> freq_table;
};
代码测试
int main(){
    const int capacity = 2;
 	LFUCache cache(capacity);
    
    cache.put(1, 1);
    cache.put(2, 2);
    std::cout << cache.get(1) << std::endl;       // 返回 1
	cache.put(3, 3);    						  // 此操作会使关键字 2 作废
	std::cout << cache.get(2) << std::endl;       // 返回 -1 (未找到key 2)
	std::cout << cache.get(3) << std::endl;       // 返回 3
	cache.put(4, 4);    						  // 此操作会使关键字 1 作废
	std::cout << cache.get(1) << std::endl;       // 返回 -1 (未找到 key 1)
	std::cout << cache.get(3) << std::endl;       // 返回 3
	std::cout << cache.get(4) << std::endl;       // 返回 4
}
/*
	out:
	1 -1 3 -1 3 4
*/

总结

LRU和LFU的算法暂时就介绍到这里了,作者水平有限,可能会存在疏漏之处,欢迎指正。

关于其他的缓存算法,例如FIFOARCMRU等,我们会在后续的文章继续探讨。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