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读表操作优化

3.1 多HTable并发读

创建多个HTable客户端用于读操作,提高读数据的吞吐量,一个例子:

static final Configuration conf = HBaseConfiguration.create();
static final String table_log_name = “user_log”;
rTableLog = new HTable[tableN];
for (int i = 0; i < tableN; i++) {
    rTableLog[i] = new HTable(conf, table_log_name);
    rTableLog[i].setScannerCaching(50);
}

3.2 HTable参数设置

3.2.1 Scanner Caching

hbase.client.scanner.caching配置项可以设置HBase scanner一次从服务端抓取的数据条数,默认情况下一次一条。通过将其设置成一个合理的值,可以减少scan过程中next()的时间开销,代价是scanner需要通过客户端的内存来维持这些被cache的行记录。

有三个地方可以进行配置:1)在HBase的conf配置文件中进行配置(全局使用 不好);2)通过调用HTable.setScannerCaching(int scannerCaching)进行配置(用的多);3)通过调用Scan.setCaching(int caching)进行配置(使用scan都用)。三者的优先级越来越高。

3.2.2 Scan Attribute Selection

scan时指定需要的Column Family,可以减少网络传输数据量,否则默认scan操作会返回整行所有Column Family的数据。

3.2.3 Close ResultScanner

通过scan取完数据后,记得要关闭ResultScanner,否则RegionServer可能会出现问题(对应的Server资源无法释放)。

3.3、批量读

通过调用HTable.get(Get)方法可以根据一个指定的row key获取一行记录,同样HBase提供了另一个方法:通过调用HTable.get(List)方法可以根据一个指定的row key列表,批量获取多行记录,这样做的好处是批量执行,只需要一次网络I/O开销,这对于对数据实时性要求高而且网络传输RTT高的情景下可能带来明显的性能提升。

3.4 多线程并发读

在客户端开启多个HTable读线程,每个读线程负责通过HTable对象进行get操作。

3.5、缓存查询结果

对于频繁查询HBase的应用场景,可以考虑在应用程序中做缓存,当有新的查询请求时,首先在缓存中查找,如果存在则直接返回,不再查询HBase;否则对HBase发起读请求查询,然后在应用程序中将查询结果缓存起来。至于缓存的替换策略,可以考虑LRU等常用的策略。

3.6、Blockcache

HBase上Regionserver的内存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作为Memstore,主要用来写;另外一部分作为BlockCache,主要用于读。

写请求会先写入Memstore,Regionserver会给每个region提供一个Memstore,当Memstore满64MB以后,会启动 flush刷新到磁盘。当Memstore的总大小超过限制时(heapsize * hbase.regionserver.global.memstore.upperLimit * 0.9),会强行启动flush进程,从最大的Memstore开始flush直到低于限制。

读请求先到Memstore中查数据,查不到就到BlockCache中查,再查不到就会到磁盘上读,并把读的结果放入BlockCache。由于BlockCache采用的是LRU策略,因此BlockCache达到上限(heapsize * hfile.block.cache.size * 0.85)后,会启动淘汰机制,淘汰掉最老的一批数据。

一个Regionserver上有一个BlockCache和N个Memstore,它们的大小之和不能大于等于heapsize * 0.8,否则HBase不能启动。默认BlockCache为0.2,而Memstore为0.4。对于注重读响应时间的系统,可以将 BlockCache设大些,比如设置BlockCache=0.4,Memstore=0.39,以加大缓存的命中率。

有关BlockCache机制,请参考这里:HBase的Block cache,HBase的blockcache机制,hbase中的缓存的计算与使用。

HTable
HTable是HBase客户端与HBase服务端通讯的Java API对象,客户端可以通过HTable对象与服务端进行CRUD操作(增删改查)。它的创建很简单:

Configuration conf = HBaseConfiguration.create();
 HTable table = new HTable(conf, “tablename”);
 //TODO CRUD Operation……


HTable使用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1. 规避HTable对象的创建开销

因为客户端创建HTable对象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操作:检查.META.表确认指定名称的HBase表是否存在,表是否有效等等,整个时间开销比较重,可能会耗时几秒钟之长,因此最好在程序启动时一次性创建完成需要的HTable对象,如果使用Java API,一般来说是在构造函数中进行创建,程序启动后直接重用。

2. HTable对象不是线程安全的

HTable对象对于客户端读写数据来说不是线程安全的,因此多线程时,要为每个线程单独创建复用一个HTable对象,不同对象间不要共享HTable对象使用,特别是在客户端auto flash被置为false时,由于存在本地write buffer,可能导致数据不一致。

3. HTable对象之间共享Configuration

HTable对象共享Configuration对象,这样的好处在于:
· 共享ZooKeeper的连接:每个客户端需要与ZooKeeper建立连接,查询用户的table regions位置,这些信息可以在连接建立后缓存起来共享使用;
· 共享公共的资源:客户端需要通过ZooKeeper查找-ROOT-和.META.表,这个需要网络传输开销,客户端缓存这些公共资源后能够减少后续的网络传输开销,加快查找过程速度。

因此,与以下这种方式相比:

HTable table1 = new HTable(“table1”);
 HTable table2 = new HTable(“table2”);


下面的方式更有效些:

Configuration conf = HBaseConfiguration.create();
 HTable table1 = new HTable(conf, “table1”);
 HTable table2 = new HTable(conf, “table2”);

备注:即使是高负载的多线程程序,也并没有发现因为共享Configuration而导致的性能问题;如果你的实际情况中不是如此,那么可以尝试不共享Configuration。

HTablePool
HTablePool可以解决HTable存在的线程不安全问题,同时通过维护固定数量的HTable对象,能够在程序运行期间复用这些HTable资源对象。

Configuration conf = HBaseConfiguration.create();
 HTablePool pool = new HTablePool(conf, 10);

1. HTablePool可以自动创建HTable对象,而且对客户端来说使用上是完全透明的,可以避免多线程间数据并发修改问题。

2. HTablePool中的HTable对象之间是公用Configuration连接的,能够可以减少网络开销。

HTablePool的使用很简单:每次进行操作前,通过HTablePool的getTable方法取得一个HTable对象,然后进行put/get/scan/delete等操作,最后通过HTablePool的putTable方法将HTable对象放回到HTablePool中。

Hbase和DBMS比较:
查询数据不灵活:
不能使用column之间过滤查询
不支持全文索引。使用ES和hbase整合完成全文搜索。
使用MR批量读取hbase中的数据,在ES里面建立索引(no store)之保存rowkey的值。
根据关键词从索引中搜索到rowkey(分页)
根据rowkey从hbase查询所有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