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时设置。在 HTTP 协议中,规定了几种超时时间,分别是连接超时、网关超时、响应超时等。
http默认的超时时间时120s,在工具中,我们可以定义连接和响应的超时时间。但通常情况下,我们不用做这样的规定,只要跟着服务端的超时走就行了。但在有些场景中,不止是应用服务器有超时时间,网络也会有延迟,这些会影响我们的响应时间
超时的设置是为了保证数据可以正常地发送到客户端。做性能分析的时候,经常有人听到“超时”这个词就觉得是系统慢导致的,其实有时也是因为配置。
通常,我们会对系统的超时做梳理,每个服务应该是什么样的超时设置,我们要有全局的考量。
通常,我们会对系统的超时做梳理,每个服务应该是什么样的超时设置,我们要有全局的考量。比如说:超时应该是逐渐放大的(不管你后面用的是什么协议,超时都应该是这个样子)。而我们现在的系统,经常是所有的服务超时都设置得一样大,或者都是跟着协议的默认超时来。在压力小的时候,还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压力大的时候,就会发现系统因为超时设置不合理而导致业务错误。
如果倒过来的话,你可以想像,用户都返回超时报错了,后端还在处理着呢,那就更有问题了。
而我们性能测试人员,都是在压力工具中看到的超时错误。如果后端的系统链路比较长,就需要一层层地往后端去查找,看具体是哪个服务有问题。所以在架构层级来分析超时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