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层:
物理层: EIA / TIA - 232,EIA / TIA - 499,V.35,V.24,RJ45,Ethernet,802.3,802.5,FDDI,NRZI,NRZ,B8ZS
比特流: 通过硬件设备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于是有了0/1数据流;
第二层:
数据链路层: Frame Relay,HDLC,PPP,IEEE802.3 / 802.2,FDDI,ATM,IEEE802.5 / 802.2
帧: 帧是本层的基本单位。可以发比特流但是没有格式就会乱七八糟,于是就有了”帧”。采用了一种”帧”的数据块进行传输,为了确保数据通信的准确,实现数据有效的差错控制,加入了检错等功能;
网卡上有mac地址,通过mac地址我们知道数据链路层。
第三层:
网络层: IP,IPX,AppleTalk DDP
包: 路由选择。前两层都是在于可以发数据,以及发的数据是否正确,然而如果连着两台电脑还行,多台电脑而又只想让其中一台可以通信,则需要路由。选择性的发,那每台电脑就得有自己的身份,于是出现了IP协议等;
网络层的典型设备: 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
第四层:
传输层: TCP,UDP,SPX
段: 端到端的连接,对传输的内容不会进行更改。比特流传输的过程不可能会一直顺畅,偶尔出现中断很正常,如果人为制定出单位,分成一个个的信息段,从中又衍生了报文,结合上面几层,我们就可以有目标的发送正确数据给某台计算机了,传输层有两个重要的协议:TCP和UDP。TCP效率低但是发送包会校验是否完整,UDP效率高但是不管别人能否完整收到。
第五层:
会话层: RPC,SQL,NFS,NetBIOS,names,AppleTalk,ASP,DECnet,SCP
数据: 对话控制,建立和中止连接。允许不同机器上的用户之间建立会话关系,如WINDOWS.计算机收到了发送的数据,但是有那么多进程,具体哪个进程需要用到这个数据,则把他输送到那个进程。例如:如果80端口要用,所以系统内数据通信,将接收端口数据送至需求端口。
第六层:
表示层: TIFF,GIF,JPEG,PICT,ASCII,EBCDIC,encryption,MPEG,MIDI,HTML
数据: 数据的表现形式, 数据转换、确认数据格式, 特定功能的实现,如数据加密和压缩。现在正确接收到了需要的数据,但是因为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基于安全性,或者是算法上的压缩,还有就是网络类型不同。那就得有一个沟通的桥梁来整理整理,还原出原本应该有的表示,类似于一个拆快递的过程。
第七层:
应用层: FTP,WWW,Telnet,NFS,SMTP,Gateway,SNMP
数据: 文件,打印,消息,数据库,用户接口. 是其他层对用户的已经封装好的接口,提供多种服务,用户只需操作应用层就可以得到服务内容,这样封装可以让更多的人能使用它。包含的主要协议:FTP(文件传送协议)、Telnet(远程登录协议)、DNS(域名解析协议)、SMTP(邮件传送协议),POP3协议(邮局协议),HTTP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