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An Image Inpainting Technique Based on the Fast Marching Method (2004)
作者主页:http://www.cs.rug.nl/~alext/
论文下载: http://www.cs.rug.nl/~alext/PAPERS/index.html (编号36的那篇)
在opencv中实现修复有两种算法,这里只介绍Telea的算法,即基于快速行进(FMM)的修复算法。
首先看c++接口中,函数的定义。
|
其实c++接口实现的inpaint方法,只是调用了一下c接口中的cvinpaint。
|
首先,FMM算法基于的思想是,先处理待修复区域边缘上的像素点,然后层层向内推进,直到修复完所有的像素点。
下面以灰度图为例,我们只需要计算出像素新的灰度值即可。对于彩色图像,分别用同样的方法处理各个通道即可。
一、先说一下如何修复一个像素点的。
参考上图,Ω区域是待修复的区域;δΩ指Ω的边界);要修复Ω中的像素,就需要计算出新的像素值来代替原值。
现在假设p点是我们要修复的像素。以p为中心选取一个小邻域B(ε),该邻域中的点像素值都是已知的(只要已知的)。(这个ε就是opencv函数中参数 inpaintRadius)
q为 Bε(p)中的一点,由q点计算P的灰度值公式如下:
I q (p) = I(q) + ∇ I(q)(p − q)(∇ I(q)是q点的亮度梯度值)
显然,我们需要的是用邻域Bε(p)中的所有点计算p点的新灰度值。显然,各个像素点所起的作用应该是不同的,也就引入了权值函数来决定哪些像素的值对新像素值影响更大,哪些比较小。采用下面的公式(公式2):
这里的w(p, q)就是权值函数,是用来限定邻域中各像素的贡献大小的。
w(p, q) = dir(p, q) · dst(p, q) · lev(p, q)
其中,d0和 T0分别为距离参数和水平集参数,一般都取为 1。方向因子 dir(p,q)保证了越靠近法线方向 N = ∇T的像素点对 p 点的贡献最大;几何距离因子 dst(p,q)保证了离 p 点越近的像素点对p 点贡献越大;水平集距离因子lev(p,q)保证了离经过点 p 的待修复区域的轮廓线越近的已知像素点对点 p 的贡献越大。
二、下面就是考虑是什么样的顺序来处理待修复区域中的所有像素。作者采用的是快速行进方法Fast Marching Method。
行进算法伪代码:
|
看到这里,就会有疑惑了,怎么确定像素与边缘的距离呢。
算法中为待修复区域边缘构建了一个窄边(narrowBand),就是上面所说的δΩ。在opencv里是利用先将mask膨胀得到mask2(结构元素是长为2*ε+1的十字形,以中心点为原点),再用mask2减去mask得到band图,则band中非0元素即narrowBand)。从这里可以看出最初的narrowBand(即δΩ1)是不需要修复的。确定窄边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到下面要修复的像素。
首先将像素分为三类,用flag标识记录:BAND:其实就是δΩ上的像素; KNOWN:就是δΩ外部不需要修复的像素;INSIDE:就是δΩ内部的等待修复的像素。
另外,每个像素还需要存储两个值:T(该像素离到边缘 δΩ的距离);I(灰度值)。
下面先说一下处理像素是按怎样的行进方式的:
1. 初始化。首先按上面说的方法找到narrowBand,flag记为BAND;窄边内部的待修复区域记为INSIDE,已知像素flag设为KNOWN。BAND和KNOWN类型的像素T值初始化为0(这里看opencv代码里好像把KNOWN也设为106),INSIDE类型像素T值设为无限大(实际中设为106)。
2. 定义一个数据结构NarrowBand(opencv中采用双向链表实现),将窄边中的像素按T值升序排列,依次加入到NarrowBand中,先处理T最小的像素。假设为p点,将p点类型改为KNOWN,然后依次处理p点的四邻域点Pi。如果Pi类型为INSIDE,若是则重新计算I,修复该点,并更新其T值,修改该点类型为BAND,加入NarrowBand(这里仍按顺序,即始终保持NarrowBand是按升序排列的)。依次进行,每次处理的都是NarrowBand中T最小的像素,直到NarrowBand中没有像素。
代码如下:
|
下面是具体计算T的代码个地方,原文中的代码有错误,下面是参考opencv代码修改好的)
|
贴一个原文中的结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