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工作: pip install ddt
知识点:
一,数据驱动和代码驱动:
数据驱动的意思是 根据你提供的数据来测试的 比如 ATP框架 需要excel里面的测试用例
代码驱动是必须得写代码 它才能测试 比如说unittest
二,使用数据驱动框架的意义:
- 代码复用率高。同一测试逻辑编写一次,可以被多条测试数据复用,提高了测试代码的复用率,同时可以提高测试脚本的编写效率。
- 异常排查效率高。测试框架依据测试数据,每条数据生成一条测试用例,用例执行过程相互隔离,在其中一条失败的情况下,不会影响其他的测试用例。
-代码的可维护性高。清晰的测试框架,利于其他测试工程师阅读,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
tips: 参数少的用yml挺好 参数多的,用json xx.json 格式 这种上下有依赖关系的 就写py文件
文件名.json的话是json文件里面要写json串
yml每个接口都是独立运行的
DDT 使用
DDT包含类的装饰器ddt和两个方法装饰器data(直接输入测试数据),file_data(可以从json或者yaml中获取测试数据)
只有yaml和yml结尾的文件以yaml形式上传,其他情况下默认为json
通常情况下,data中的数据按照一个参数传递给测试用例,如果data中含有多个数据,以元组,列表,字典等数据,需要自行在脚本中对数据进行分解或者使用unpack分解数据
@data(a,b)
那么a和b各运行一次用例
@data([a,b],[c,d])
如果没有unpack,那么[a,b]当成一个参数传入用例运行
如果有unpack,那么[a,b]被分解开,按照用例中的两个参数传递
@file_data(filename)
对于json的文件,每一个json元素按照一个用例运行,可以依照python分解元组,列表或者字典的方式分解传入
实例:
import ddt
import unittest
# print(dir(ddt))
@ddt.ddt
class MyCase(unittest.TestCase):
@ddt.data(1,2) #运行2次
def testa(self,value):
print(value)
@ddt.data([1,2]) #运行1次
def testb(self,value):
print(value)
@ddt.data([1,2],[3,4]) #不加unpack 会报错
def testc(self,a,b):
self.assertNotEqual(a,b)
@ddt.data([1,2],[3,4]) #运行2次
@ddt.unpack
def testd(self,a,b):
self.assertNotEqual(a,b)
if __name__ == '__main__':
unittest.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