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操作数栈在栈帧中。我红色框圈起来的部分。
操作数栈的理解
每一个独立的栈针中除了包含局部变量表以外,还包含一个后进先出的操作数栈,也叫 表达式栈。
操作数栈在方法执行过程中,根据字节码指令,往栈中写入数据或提取数据,即入栈。
- 某些字节码指令将值压入操作数栈,其余字节码指令将操作数取出栈,使用他们后再把结果压入栈。
- 比如:执行复制,交换,求和等操作。
操作数栈的特点
- 操作数栈,主要用于保存计算过程的中间结果,同时作为计算过程中变量临时的存储空间。
- 操作数栈就是jvm执行引擎的一个工作区,当一个方法开始执行的时候,一个新的栈帧也会随之被创建出来,这个方法的操作数栈是空的
- 每一个操作数栈都会拥有一个明确的栈深度用于存储数值,其所需的最大深度在编译器就定义好了,保存在方法的code属性中,为max_stack的值。
- 栈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可以任意的java数据类型
- 32bit的类型占用一个栈单位深度
- 64bit的类型占用两个栈深度单位
- 操作数栈并非采用访问索引的方式来进行数据访问的,而是只能通过标准的入栈push和出栈pop操作来完成一次数据访问
- 如果被调用的方法带有返回值的话,其返回值将会被压入当前栈帧的操作数栈中,并更新PC寄存器中下一条需要执行的字节码指令。
- 操作数栈中的元素的数据类型必须与字节码指令的序列严格匹配,这由编译器在编译期间进行验证,同时在类加载过程中的类验证阶段的数据流分析阶段要再次验证。
- 另外,我们说Java虚拟机的解释引擎是基于栈的执行引擎,其中的栈指的就是操作数栈。
操作数栈执行过程分析
先看代码:
下面以图的方式进行解析:
首先看字节码文件:
代码追踪
①PC寄存器是0,取出指令地址为0对应的操作指令,即把15放到操作数栈中,PC寄存器是2,执行指令地址为2的操作指令,即把操作数栈中的15放到局部变量表1的位置(isstore_1,就表示局部变量表1的位置)
② PC寄存器是3,取出指令地址为3对应的操作指令,即把8放到操作数栈中,PC寄存器是5,执行指令地址为5的操作指令,即把操作数栈中的8放到局部变量表2的位置(isstore_2,就表示局部变量表2的位置)
③iload1和iload2,表示从局部变量表中取出位置是1和2对应的数据,即15和8,放大局部变量表中
④接下来执行iadd指令,此时执行引擎就把字节码指令转化为机器指令,让cpu进行运算,然后执行istore_3指令,把结果放到局部变量表中3的位置,最后返回。
栈顶缓存技术
- 基于栈式架构的虚拟机所使用的零地址指令(即不考虑地址,单纯入栈出栈)更加紧凑,但完成一项操作的时候必然需要使用更多的入栈和出栈指令,这同时也就意味着将需要更多的指令分派(instruction dispatch)次数和内存读/写次数
- 由于操作数是存储在内存中的,因此频繁地执行内存读/写操作必然会影响执行速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HotSpot JVM的设计者们提出了栈顶缓存技术,将栈顶元素全部缓存在物理CPU的寄存器中,以此降低对内存的读/写次数,提升执行引擎的执行效率
好了,本篇文章结束,记得你的手动三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