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entrantLock 就是自己lock 和 unlock 提供了更高级的特性:公平锁, 定时锁, 有条件锁, 可轮询锁, 可中断锁. 可以有效避免死锁的活跃性问题

读写锁解决了读与读之间的互斥。读写锁适用于读多写少的情况,可以实现更好的并发性。


除了synchronized之外,我们还可以使用java.util.concurrent(下文称J.U.C)包中的重入锁
(ReentrantLock)来实现同步,在基本用法上,ReentrantLock与synchronized很相似,他们都
具备一样的线程重入特性,只是代码写法上有点区别,一个表现为API层面的互斥锁
(lock()和unlock()方法配合try/finally语句块来完成),另一个表现为原生语法层面的互
斥锁。不过,相比synchronized,ReentrantLock增加了一些高级功能,主要有以下3项:等待可
中断、可实现公平锁,以及锁可以绑定多个条件。
等待可中断是指当持有锁的线程长期不释放锁的时候,正在等待的线程可以选择放弃等
待,改为处理其他事情,可中断特性对处理执行时间非常长的同步块很有帮助。
公平锁是指多个线程在等待同一个锁时,必须按照申请锁的时间顺序来依次获得锁;而
非公平锁则不保证这一点,在锁被释放时,任何一个等待锁的线程都有机会获得锁。
synchronized中的锁是非公平的,ReentrantLock默认情况下也是非公平的,但可以通过带布尔
值的构造函数要求使用公平锁。
锁绑定多个条件是指一个ReentrantLock对象可以同时绑定多个Condition对象,而在
synchronized中,锁对象的wait()和notify()或notifyAll()方法可以实现一个隐含的条
件,如果要和多于一个的条件关联的时候,就不得不额外地添加一个锁,而ReentrantLock则

无须这样做,只需要多次调用newCondition()方法即可。




乐观锁的一种实现方式-CAS(Compare and Swap 比较并交换):



我认为位置 V 应该包含值 A;如果包含该值,则将 B 放到这个位置;否则,不要更改该位置,只告诉我这个位置现在的值即可。 ”这其实和乐观锁的冲突检查+数据更新的原理是一样的。

    这里再强调一下,乐观锁是一种思想。CAS是这种思想的一种实现方式。


Java 语言中的 volatile 变量可以被看作是一种 “程度较轻的 synchronized

您只能在有限的一些情形下使用 volatile 变量替代锁。要使 volatile 变量提供理想的线程安全,必须同时满足下面两个条件:

  • 对变量的写操作不依赖于当前值。
  • 该变量没有包含在具有其他变量的不变式中。

)保证了不同线程对这个变量进行操作时的可见性,即一个线程修改了某个变量的值,这新值对其他线程来说是立即可见的。



理以上隔离级别的问题,采用如下方是:

  事务隔离五种级别:
        TRANSACTION_NONE  不使用事务。
        TRANSACTION_READ_UNCOMMITTED  允许脏读。
        TRANSACTION_READ_COMMITTED  防止脏读,最常用的隔离级别,并且是大多数数据库的默认隔离级别
        TRANSACTION_REPEATABLE_READ  可以防止脏读和不可重复读,

        TRANSACTION_SERIALIZABLE  可以防止脏读,不可重复读取和幻读,(事务串行化)会降低数据库的效率



1.原子性

在Java中,对基本数据类型的变量的读取和赋值操作是原子性操作,即这些操作是不可被中断的,要么执行,要么不执行。

上面一句话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理解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看下面一个例子i:

请分析以下哪些操作是原子性操作:

x =            10           ;                    //语句1          
           y = x;                    //语句2          
           x++;                      //语句3          
           x = x +            1           ;                //语句4



咋一看,有些朋友可能会说上面的4个语句中的操作都是原子性操作。其实只有语句1是原子性操作,其他三个语句都不是原子性操作。

语句1是直接将数值10赋值给x,也就是说线程执行这个语句的会直接将数值10写入到工作内存中。

语句2实际上包含2个操作,它先要去读取x的值,再将x的值写入工作内存,虽然读取x的值以及 将x的值写入工作内存 这2个操作都是原子性操作,但是合起来就不是原子性操作了。

同样的,x++和 x = x+1包括3个操作:读取x的值,进行加1操作,写入新的值。

所以上面4个语句只有语句1的操作具备原子性。

也就是说,只有简单的读取、赋值(而且必须是将数字赋值给某个变量,变量之间的相互赋值不是原子操作)才是原子操作。

不过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在32位平台下,对64位数据的读取和赋值是需要通过两个操作来完成的,不能保证其原子性。但是好像在最新的JDK中,JVM已经保证对64位数据的读取和赋值也是原子性操作了。

从上面可以看出,Java内存模型只保证了基本读取和赋值是原子性操作,如果要实现更大范围操作的原子性,可以通过synchronized和Lock来实现。由于synchronized和Lock能够保证任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执行该代码块,那么自然就不存在原子性问题了,从而保证了原子性。

2.可见性

对于可见性,Java提供了volatile关键字来保证可见性。

当一个共享变量被volatile修饰时,它会保证修改的值会立即被更新到主存,当有其他线程需要读取时,它会去内存中读取新值。

而普通的共享变量不能保证可见性,因为普通共享变量被修改之后,什么时候被写入主存是不确定的,当其他线程去读取时,此时内存中可能还是原来的旧值,因此无法保证可见性。

另外,通过synchronized和Lock也能够保证可见性,synchronized和Lock能保证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获取锁然后执行同步代码,并且在释放锁之前会将对变量的修改刷新到主存当中。因此可以保证可见性。

3.有序性

在Java内存模型中,允许编译器和处理器对指令进行重排序,但是重排序过程不会影响到单线程程序的执行,却会影响到多线程并发执行的正确性。

在Java里面,可以通过volatile关键字来保证一定的“有序性”(具体原理在下一节讲述)。另外可以通过synchronized和Lock来保证有序性,很显然,synchronized和Lock保证每个时刻是有一个线程执行同步代码,相当于是让线程顺序执行同步代码,自然就保证了有序性。

另外,Java内存模型具备一些先天的“有序性”,即不需要通过任何手段就能够得到保证的有序性,这个通常也称为 happens-before 原则。如果两个操作的执行次序无法从happens-before原则推导出来,那么它们就不能保证它们的有序性,虚拟机可以随意地对它们进行重排序。

下面就来具体介绍下happens-before原则(先行发生原则):

  • 程序次序规则:一个线程内,按照代码顺序,书写在前面的操作先行发生于书写在后面的操作
  • 锁定规则:一个unLock操作先行发生于后面对同一个锁额lock操作
  • volatile变量规则:对一个变量的写操作先行发生于后面对这个变量的读操作
  • 传递规则:如果操作A先行发生于操作B,而操作B又先行发生于操作C,则可以得出操作A先行发生于操作C
  • 线程启动规则:Thread对象的start()方法先行发生于此线程的每个一个动作
  • 线程中断规则:对线程interrupt()方法的调用先行发生于被中断线程的代码检测到中断事件的发生
  • 线程终结规则:线程中所有的操作都先行发生于线程的终止检测,我们可以通过Thread.join()方法结束、Thread.isAlive()的返回值手段检测到线程已经终止执行
  • 对象终结规则:一个对象的初始化完成先行发生于他的finalize()方法的开始

这8条原则摘自《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

这8条规则中,前4条规则是比较重要的,后4条规则都是显而易见的。

下面我们来解释一下前4条规则:

对于程序次序规则来说,我的理解就是一段程序代码的执行在单个线程中看起来是有序的。注意,虽然这条规则中提到“书写在前面的操作先行发生于书写在后面的操作”,这个应该是程序看起来执行的顺序是按照代码顺序执行的,因为虚拟机可能会对程序代码进行指令重排序。虽然进行重排序,但是最终执行的结果是与程序顺序执行的结果一致的,它只会对不存在数据依赖性的指令进行重排序。因此,在单个线程中,程序执行看起来是有序执行的,这一点要注意理解。事实上,这个规则是用来保证程序在单线程中执行结果的正确性,但无法保证程序在多线程中执行的正确性。

第二条规则也比较容易理解,也就是说无论在单线程中还是多线程中,同一个锁如果出于被锁定的状态,那么必须先对锁进行了释放操作,后面才能继续进行lock操作。

第三条规则是一条比较重要的规则,也是后文将要重点讲述的内容。直观地解释就是,如果一个线程先去写一个变量,然后一个线程去进行读取,那么写入操作肯定会先行发生于读操作。

第四条规则实际上就是体现happens-before原则具备传递性。




线程池

线程池中的核心线程数,当提交一个任务时,线程池创建一个新线程执行任务,直到当前线程数等于corePoolSize;如果当前线程数为corePoolSize,继续提交的任务被保存到阻塞队列中,等待被执行;如果阻塞队列满了,那就创建新的线程执行当前任务;直到线程池中的线程数达到maxPoolSize,这时再有任务来,只能执行reject()处理该任务;


   handler:表示当拒绝处理任务时的策略,有以下四种取值

 注: 当线程池的饱和策略,当阻塞队列满了,且没有空闲的工作线程,如果继续提交任务,必须采取一种策略处理该任务,线程池提供了4种策略:

    ThreadPoolExecutor.AbortPolicy:丢弃任务并抛出RejectedExecutionException异常。

    ThreadPoolExecutor.DiscardPolicy:也是丢弃任务,但是不抛出异常。

    ThreadPoolExecutor.DiscardOldestPolicy:丢弃队列最前面的任务,然后重新尝试执行任务(重复此过程)

    ThreadPoolExecutor.CallerRunsPolicy:由调用线程处理该任务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接口,自定义饱和策略,如记录日志或持久化存储不能处理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