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用户按下Home键的时候,iOS的APP并不会马上被kill掉,还会继续存活若干时间。理想情况下,用户点击APP的图标再次回来的时候,APP几乎不需要做什么,就可以还原带退出前的状态,继续为用户服务。这种持续存活的情况下启动APP,我们称为热启动,相对而言冷启动就是APP被kill掉以后一切从头开始启动的过程。我们这里只讨论APP冷启动的情况。
对于冷启动来说,启动时间是指从用户点击APP那一刻开始到用户看到第一个界面这中间的时间。我们进行优化的时候,我们将启动时间分为 pre-main 时间和 main 函数到第一个界面渲染完成时间这两部分。
因为APP的入口在 main 函数,在 main 函数之后我们的代码才会执行。
这里有两个阶段
1、pre-main阶段
1.1、加载应用的可执行文件
1.2、加载动态链接库加载器dyld (dynamic loader)
1.3、dyld 递归加载 应用所有依赖的 dylib (dynamic library 动态链接库)
2、main() 阶段
2.1、dyld 调用 main()
2.2、调用 UIApplicationMain()
2.3、调用applicationWillFinishLaunching
2.4、调用didFinishLaunchingWithOptions
我们把 pre-main 阶段称为 t1, main() 阶段一直到首个页面加载完成称为 t2。
t1时间的优化分析
t1部分主要参考自APP启动优化的一次实践
其中t1苹果提供了内建的测量方法,Xcode中 Edit scheme -> Run -> Auguments 将环境变量 DYLD_PRINT_STATISTICS 设置为 1
//结果为:
Total pre-main time: 1.7 seconds (100.0%)
dylib loading time: 799.29 milliseconds (46.9%)
rebase/binding time: 141.75 milliseconds (8.3%)
ObjC setup time: 260.70 milliseconds (15.3%)
initializer time: 499.85 milliseconds (29.3%)
slowest intializers :
libSystem.B.dylib : 8.00 milliseconds (0.4%)
libMainThreadChecker/dylib : 59.75 milliseconds (3.5%)
CloudOffice : 323.43 milliseconds (30.7%)
//解读
1、main() 函数之前总共使用了 1.7 秒
2、加载动态库用了799.29毫秒,指针重定位使用了141.75毫秒,ObjC类初始化使用了260.7毫秒各种初始化使用了499.85毫秒
3、在初始化耗费的499.85毫秒中,用时最多的初始化是CloudOffice
可以看到,我的 dylib loading time
加载 dylib
分析每个 dylib(大部分是iOS系统库),找到其 Mach-O 文件,
打开并读取验证有效性,找到代码签名注册到内核,
最后对 dylib 的每个 segment 调用 mmap()。rebase/bind
dylib 加载完成之后,它们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需要绑定起来。
在 dylib 的加载过程中,系统为了安全考虑,引入了 ASLR(Address Space Layout Randomization)技术和代码签名。
由于ASLR的存在,镜像(Image,包括可执行文件、dylib和bundle)会在随机的地址上加载,和之前指针指向的地址(preferred_address)会有一个偏差(slide),dyld 需要修正这个偏差,来指向正确的地址。
Rebase在前,Bind在后,Rebase做的是将镜像读入内存,修正镜像内部的指针,性能消耗主要在IO。
Bind做的是查询符号表,设置指向镜像外部的指针,性能消耗主要在CPU计算。OC setup
OC的runtime需要维护一张类名与类的方法列表的全局表。
dyld 做了如下操作:对所有声明过的OC类,将其注册到这个全局表中(class registration)
将 category 的方法插入到类的方法列表中(category registration)
检查每个Selector 的唯一性(Selector uniquing)如果在各个 OC 类别的 ‘load’ 方法里做了不少事情(如在里面使用 Method swizzle),那么这是 pre-main 阶段最耗时的部分。dyld 运行APP的初始化函数,调用每个 OC 类的 +load
优化思路是:
1、移除不需要用到的动态库;
2、移除不需要用到的类;
3、合并功能类似的类和扩展;
4、尽量避免在 +load 方法里执行的操作,可以推迟到 +initialize
t2时间的优化分析
t2可以使用 NewPan 大佬的打点计时器BLStopwatch,或者Instrument 的 Time Profile,亦或者自己写一个时间戳统计工具。
在 didFinishLaunchingWithOptions
初始化第三方 SDK
配置 APP 运行所需要的环境
自己的一些工具类的初始化
......
这里主要参考[iOS]一次立竿见影的启动时间优化
我的应用的跳转逻辑是 打开 -> 广告页 -> 首页,首页的UI架构是:
但是如果UI架构如上,并且在 didFinishLaunchingWithOptions
- (BOOL)application:(UIApplication *)application didFinishLaunchingWithOptions:(NSDictionary *)launchOptions {
NSLog(@"didFinishLaunchingWithOptions 开始执行");
self.window = [[UIWindow alloc] initWithFrame:[UIScreen mainScreen].bounds];
TestTabBarController *tabBarVc = [TestTabBarController new];
self.window.rootViewController = tabBarVc;
[self.window makeKeyAndVisible];
NSLog(@"didFinishLaunchingWithOptions 跑完了");
return YES;
}
然后我们来到 TestTabBarController 里的 viewDidLoad 方法里进行它的 viewControllers 的设置,然后再进入到每个 viewController 的viewDidLoad 方法里进行更多的初始化操作。那么你觉得从 didFinishLaunchingWithOptions 到最后显示展示的 viewController 的 viewDidLoad 这些方法的执行顺序是怎么样了呢?
didFinishLaunchingWithOptions 开始执行
开始加载 TestTabBarController 的viewDidLoad
didFinishLaunchingWithOptions 跑完了
开始加载 TestViewController 的 viewDidLoad,然后执行一堆初始化的操作
在 TestTabBarController 中操作了 TestViewController 的 view
didFinishLaunchingWithOptions 开始执行
开始加载 TestTabBarController 的 viewDidLoad
开始加载 TestViewController 的 viewDidLoad,然后执行一堆初始化的操作
didFinishLaunchingWithOptions 跑完了
这样的问题就是当我们把界面的初始化、网络请求、数据解析、视图渲染等操作放在了 viewDidLoad
一般来说,我们放到 didFinishLaunchingWithOptions 执行的代码,有很多初始化操作,如日志,统计,SDK配置等。尽量做到只放必须的,其他的可以延迟到 MainViewController 展示完成 viewDidAppear
- 日志、统计等必须在 APP 一启动就最先配置的事件
- 项目配置、环境配置、用户信息的初始化、推送、IM等事件
- 其他SDK和配置事件
第一类,必须第一时间启动,仍然把它留在 didFinishLaunchingWithOptions 里启动。
第二类,这些功能在用户进入 APP 主体之前是必须要加载完的,我把它放到广告页面的 viewDidAppear 启动。
第三类,由于启动时间不是必须的,所以我们可以放在第一个界面的 viewDidAppear
优化思路
- 梳理各个三方库,找到可以延迟加载的库,做延迟加载处理,比如放到首页控制器的 viewDidAppear
- 梳理业务逻辑,把可以延迟执行的逻辑,做延迟执行处理。比如检查新版本、推送注册通知等逻辑。
- 避免复杂/多余的计算。
- 避免在首页控制器的 viewDidLoad 和 viewWillAppear
- 采用性能更好的API。
- 首页控制器用纯代码方式来构建。
总结
性价比最高的优化阶段就是 t2 的一些逻辑整理,尽量将不需要的耗时操作延迟到首屏展示之后执行。
一般来说,优化应该在项目完成并稳定之后进行,避免过早优化。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