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OS 6 CentOS 7 系统主要目录功能介绍,Linux 根目录 /
- Linux各目录说明
- `bin` :
- `boot` :
- `dev` :
- `etc`:
- `home`:
- `lib`:
- `lib64`:
- `lost+found`:
- `media`:
- `mnt`:
- `opt`:
- `proc`:
- `root`:
- `run`:
- `sbin`:
- `srv`:
- `sys`:
- `tmp`:
- `usr`:
- `var` :
- `vmlinuz` :
- 重要的系统运行目录
- `/var/log/`
- `/var/log/message` :
- `/var/log/secure` :
- `/var/log/maillog` :
- `/var/log/cron` :
- `/var/log/spooler` :
- `/var/log/boot.log` :
ssh登录远程CentOS后,进入到CentOS根目录(/)下有很多不同的子目录,如下图:
以阿里云ECS举例
Linux i******************z 3.10.0-514.26.2.el7.x86_64 #1 SMP Tue Jul 4 15:04:05 UTC 2017 x86_64 x86_64 x86_64 GNU/Linux
Linux各目录说明
bin
:
存放普通用户可执行的指令,即使在单用户模式下也能够执行处理
boot
:
开机引导目录,包括Linux内核文件与开机所需要的文件
dev
:
设备目录,所有的硬件设备及周边均放置在这个设备目录中
etc
:
各种配置文件目录,大部分配置属性均存放在这里
home
:
存放普通用户个人数据,具体每个用户的设置文件,用户的桌面文件夹,还有用户的数据都放在这里。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用户目录,位置为:/home/用户名。
lib
:
开机时常用的动态链接库,bin及sbin指令也会调用对应的lib库
lib64
:
开机时常用的动态链接库64位,bin及sbin指令也会调用对应的lib库
lost+found
:
一个特殊目录,用途是用来存放文件系统错误导致文件丢失后找回数据的;如果你不小心删除了lost+found目录,不是使用mkdir命令创建lost+found目录,应该使用 mklost+found命令创建lost+found目录。
media
:
可移除设备挂载目录,类似软盘 U盘 光盘等临时挂放目录
mnt
:
用户临时挂载其他的文件系统,额外的设备可挂载在这里,相对临时而言
opt
:
第三方软件安装目录,现在习惯性的放置在/usr/local中
proc
:
虚拟文件系统,通常是内存中的映射,特别注意在误删除数据文件后,比如DB,只要系 统不重启,还是有很大几率能将数据找回来
root
:
系统管理员root用户主目录。普通用户主目录为 /home/用户名 。
run
:
系统运行是所需文件,以前防止在/var/run中,后来拆分成独立的/run目录。重启后重新生成对应的目录数据
sbin
:
只有root才能运行的管理指令,跟bin类似,但只属于root用户
srv
:
服务启动后需要访问的数据目录
sys
:
跟proc一样虚拟文件系统,记录核心系统硬件信息
tmp
:
存放临时文件目录,所有用户对该目录均可读写
usr
:
应用程序放置目录
var
:
存放系统执行过程经常改变的文件
vmlinuz
:
一个是可引导的,压缩的linux内核,“vm”代表的“virtual memory”,一般是一个软连接.
重要的系统运行目录
/var/log/
主要存放的是系统日志文件:
/var/log/message
:
系统启动后的信息和错误日志,是Linux中最常用的日志之一
/var/log/secure
:
与安全相关的日志信息
/var/log/maillog
:
与邮件相关的日志信息
/var/log/cron
:
与定时任务相关的日志信息
/var/log/spooler
:
与UUCP和news设备相关的日志信息
/var/log/boot.log
:
守护进程启动和停止相关的日志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