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12将在两个月后(2019/3/19)发布,其中对Java语法的改进是JEP 325: switch表达式。我迫不及待,提前感受一下更先进的语言特性。顾名思义,这个feature是对switch动手脚的。包括两个方面。

1. 简化fall-through规则

下面这样的switch代码我们写过几万遍了

switch (today) {
    case SATURDAY:
    case SUNDAY:
        System.out.println("I'm happy!");
        break;
    case MONDAY:
    case TUESDAY:
    case WEDNESDAY:
    case THURSDAY:
    case FRIDAY:
        System.out.println("I'm sad...");
        break;
    default:
        System.out.println("I'm confused.");
}

这段代码存在的问题是:

1. 内容不符合爱岗敬业的核心价值观(敲黑板!重要!!)
2. 多个条件对应相同代码时(比如MONDAY到FRIDAY),要重复写多个case,冗余且丑陋
3. 每一段代码后面都要有break,一旦忘记就会有编译器检测不到的逻辑错误
4. 变量作用域混乱

第四个问题可能长被忽略。case或者default后面是一连串的语句,而不是代码块(注意,它是没有大括号的)。这种情况下定义的局部变量,其作用域不是case后的部分,而是整个switch结构。因此,下面的代码无法通过编译。

switch (today) {
    case MODAY:
        int x = 1;
        break;
    default:
        int x = 0; //Variable x is already defined in the scope
}

编译器看到的是在一个作用域中存在两个x,非常违背人类的直觉。

上面的四个问题,除了1,剩下的万恶之源就是fall-through规则。即switch结构在找到第一个匹配的case条件后,会顺序执行后面所有case对应的代码,无论是否判断为真。这是40多年前C语言创造后来Java原样照抄的经典语法,但在今天看起来就显得很呆萌了,新的语言也几乎都放弃了fall-through。

好在,尽管后知后觉,从12开始Java开发者也可以选择更简洁清晰的语法了。就像这样

switch (today) {
    case SUNDAY, SATURDAY -> System.out.println("I'm happy!");
    case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 System.out.println("I'm happy, too!!");
    default -> System.out.println("I'm confused.");
}

很容易看出语法的变化,这些变化也解决了上面的四个问题。归纳一下:

1. 程序内容积极向上,体现了新时代的奋斗精神(敲黑板!重要!!)
2. 对应相同动作的多个case合并为一行,代码更简洁
3. 条件和动作之间用->连接,这时fall-through规则失效。匹配到的分支代码执行完后直接跳出,不会继续执行下面的case对应的代码。也就是不需要再为每一个分支写break了。程序更简洁清晰,也更符合人类的直觉。
   需要注意,为了保持向后兼容性,case条件后依然可以使用:,这时fall-through还是有效的,即不能省略原有的break。而一个switch结构里不能混用->:,否则会有编译错误。
4. 每一个->后面只允许接一个表达式、一个代码块、或者一个throw语句。这样在代码块中定义的局部变量,其作用域就限制在代码块中,而不是蔓延到整个switch结构。逻辑更加清楚了。

2. switch作为表达式(expression)

switch结构一直是一个statement,而从Java 12开始,它也可以用作expression。从学院派的定义理解statement和expression的区别叫人头疼,如果说人话的话,就是switch可以有返回值了。

作为statement的switch没有返回值,所以我们不能写出这样的代码

x = switch (y) { ... }

如果需要根据不同的条件给某个变量赋值,我们以前只能这样做

String word = "";

switch (num) {
    case 1:
        word = "One";
        break;
    case 2:
        word = "Two";
        break;
    default:
        String result = String.format("Other (%d)", num);
        word = result;
}

让人难受的地方有两个。

1. 重复多次地写赋值语句,繁琐且易错。
2. 这段程序的终极目标是为word变量赋值,而赋值前必须在其他的地方初始化word,淡化了二者的逻辑关系,代码也显得琐碎。

从12开始我们可以这样改造代码

String word = switch (num) {
    case 1 -> "One";
    case 2 -> "Two";
    default -> {
        String result = String.format("Other (%d)", num);
        break result;
    }
};

可见,switch成了一个表达式(expression),它有自己的返回值。每一个分支只需要决定具体的返回值是什么,不需要考虑如何使用这个值。而全程只需要一次赋值操作。代码整体变得更简洁、紧凑、清晰。

而返回值又有两种写法。还记得吗,上一节提到过,->后只能接三样东西:表达式、代码块、throw语句。throw的情况没有返回值,先不管它。另外两种情况:

1. 如果分支只有一个表达式,那么表达式本身就是switch的值,比如上面例子里的"One""Two"
2. 如果分支是一个代码块,比如例子中的default,可以看到Java 12改造了break关键字,可以通过break result的形式返回值。switch并没有抛弃break,而是赋予它更重要的职能。

作为expression的switch也可以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分支必须用break关键字返回值。像这样

String word = switch (num) {
    case 1 : break "One";
    case 2 : break "Two";
    default : {
        String result = String.format("Other (%d)", num);
        break result;
    }
};

上面例子中,case 1case 2中的break不能省略,否则会有编译错误。

很显然,switch用作expression时,每一个分支都必须有返回值(或者有throw异常)。我们不能写下面这样的代码

String word = switch (num) {
    case 1 -> "One";
    case 2 -> "Two";
    default -> {
        System.out.println("莫挨老子");
        //错误: switch rule completes without providing a value
    }
};

编译器不知道当num=3的时候应该返回什么,于是它愤怒地抛出了一个错误。

最后要强调,switch在不返回值的时候,还是一个statement。而作为expression并且在一句代码的结尾处时,不要忘了后面的分号!(亲自踩坑,友情提醒)

To be continue...

可能你会觉得这些改进还是小修小改,不值得过分激动。但是,JEP 325是JEP 305: Pattern Matching的依赖。虽然没有最终确定,但或许Pattern Matching会在不久后的几个版本正式引入,到时又将是语言层面的大革命。后续的几个版本还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