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BOSS系统的所有工程实施人员,从事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对帐(除非你是从项目维护期开始),其实这并不是因为对帐是个简单的工作,恰恰相反,对帐是所有工程实施工作中最难的,它需要有扎实的业务功底,那为什么基本上所有的工程实施人员第一课都是对帐呢?原因很简单,从业务学习的角度来说,对帐是一个最好的切入方式,也是一个相对容易上手的方式。但是,也因为这个工作要做好,实际比其他任何的工程实施工作要复杂,要难,所以基本上所有的新手压力都非常巨大,本文的目的,在于给新手们提供一点指导,由于作者的水平和长期以来喜欢装B的个性,错误之处和唬人之处在所难免,也希望得到老鸟们的指正。

 

1、 什么是对帐

基本上所有的文章都这么开始。先给自己要写的东西下个定义,比如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大学生就业,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理想,诸如此类。我们在这儿不能免俗。我是说清楚自己要干的事情非常重要。

对帐是一个业务术语,单从BOSS系统的角度,它的定义非常狭义,基本上是指对新系统计费程序的结果,与老系统的计费程序的结果进行比较,找出其差异的原因。当然,这个定义很不靠谱,遇到这种不太好做的具体问题时候,我们就提高它的高度(细细的读论语,你会发现这点):

对帐是一种测试手段,用于测试系统或者程序是否向下兼容,测试系统的配置和资料的割接是否正确。对于所有的程序,都是:

输入 +  程序处理 =  输出

    对帐,就是对于相同的输入数据源(或者相近的数据源,这实际很重要),针对不同的程序处理方式,对程序输出的结果进行比较的工作。

    PS:其实不仅仅是计费程序,很多BOSS系统工程实施的时候,面对复杂的问题,都需要用到这种方法,只是他们叫数据比对,或者其他的什么,不叫对帐,但是归根结底他们是一样的。

 

2、    对帐脚本的编写

既然是对结果进行比较,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编写一套比对的脚本,一般来说是SQL脚本或者存储过程,找出结果的差异。

首先,你要明确,与老系统相比,哪些字段能唯一确定一个结果值,这个会根据业务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比如说语音话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计费用户基本能够确定一条唯一话单。

其次,要清楚参与比对的哪些结果。对于计费,可能钱(charge)这个字段是最终需要比对的结果,但是可能还要参杂其他的的结果,比如帐目(可能涉及到用户最后的发票是否一致),当然,对于新手,对帐的方案一般不会由你制定,你询问清楚,哪些需要参与比对,为什么要比对就OK。

另外,哪些字段是需要去参考比对的。这个可能会很复杂,新老系统与批价有关的字段你都应该列入,比如事件类型,定价计划,费率ID,费率,用户产品,等等等等。尽可能多是很好的选择。

一般来说,我们把差异列为三种:

新有老无:表示这个结果在新系统中存在,而在老系统中不存在。

老有新无:表示这个结果在老系统中存在,而在新系统中不存在。

不一致:表示这个结果在新老系统都有,但是结果(一般来说指批价结果,charge)不一致。

    这儿你可能有点晕了,会有新有老无和老有新无的情况出现呢?没事,我接下来会对这三种情况的比对一一做一些详细说明。

    PS:对帐脚本最好自己编写,并逐步完善。

 

3、 对帐的一些通用逻辑。

A、老有新无与新有老无

前面提到的,输入+程序处理=输出。这对于一个程序,实际是明确的,但是,其实这儿的程序处理,并不是指单个程序, 这中间会有很多个程序,实际上,是多个程序。程序的输出,也不可能只包括一种,肯定有多个的输出。举实际的例子,比如HB语音对帐(OCS实际更加复杂)。

输入 =  联采话单。

程序A = 预处理 输入=联采话单  输出A = 预处理正常话单 输出B = 预处理过滤话单 输出C = 预处理错误话单

程序B = 批价  输入= 预处理正常话单 输出A = 批价正常话单 输出B = 批价错误话单

程序C = 合帐入库  输入= 批价正常话单  输出A = 合帐正常话单 输出B = 合帐错误话单。

而实际上我们比对的结果,是合帐后的正常话单,所以在中间这么多程序中,都会丢掉一些话单,造成比对中存在老有新无和新有老无的情况。所以,新有老无和老有新无的比对办法是,了解数据的流转过程,清楚每一步的输入输出,并分析:

  • 是否存在话单,并不存在于所有结果表中的情况。如果有这种情况,需要提供给研发人员分析。
  • 如果老系统与新系统不一致,比如老系统进入错单而新系统成功批价,那新系统逻辑(包括程序,配置,以及资料)是否正确。(一般来说,需要请教预处理配置,批价配置,和研发人员)

 

还有一种情况,也需要参与分析,那就是数据源的一致性。一般来说,我们最好是选取相同的数据源,比如HB对帐,新老系统,我们用同一的联采数据。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这个要求是达不到的。比如OCS的对帐,对于老系统的历史数据,我们的话单来源都为DCC消息,而新的数据源,你无法重新获得一份全部的DCC消息,所以,一般采用平台的离线话单或者OCS自身出的结果话单进行比对(局方认可的方式),这个数据源本身就与实际数据源存在差异,所以出现新有老无或者老有新无时,检查数据源是否一致也是非常必要的。

 

B、不一致的比对。

如果说老有新无和新有老无仅仅是对数据流的分析,那么不一致的比对就是针对程序逻辑,配置,资料的分析。虽然对帐的要求是找到所有的差异原因,即就是说,你肯定需要知道新系统和老系统,为什么批价出来是这个结果。但是很多情况下,新老系统对于你都是一个黑盒子,所以首先,你需要有一个标准,什么样的结果才是正确的?

一般来说,我们是以老系统为准的,但是这个仅仅是一般的情况。最终的目的是局方认可我们的差异。

如果结果不正确,那么为什么不正确?

三个原因:资料割接错误,配置错误,程序处理错误。

资料:对于老系统,如果不是我们自己的系统,黑盒子的情况很多。但是有一点你是必须清楚的,老系统的资料是什么,是什么产品,什么商品,享受什么样的资费与优惠。我们的比对的第一步,也是从资料开始,首先,就是比较资料割接的对不对,原来老系统,用户有ABC三个商品,而在新系统只有AB两个,老系统用C商品进行了批价,这时候你就要去质疑资料割接的人员,为何C商品在系统中没有体现,是否存在问题。

配置:面对上面同样的问题,你先去找了商品割接人员,商品割接人员告诉你,已经跟配置约定好,原来的BC商品,目前都对应到B商品,那么,你就要去检查,是否B商品涵盖了原来BC商品所有的批价逻辑?如果检查到有资费缺失,那就要去联系配置人员,为何这条资费没有被配置。

程序逻辑:如果你检查到配置是有的,条件也符合,那最终的怀疑对象是程序逻辑,程序为何没有按照配置进行批价?这时候去找研发人员,跟配置人员与资料割接人员一起讨论。

当然这些人一般都很烦,一般来说,配置人员和对帐人员的比率是1:5左右,但是,你肯定需要不停的是骚扰他们,你的目的是,不管是新系统还是老系统,不管是程序还是资料还是配置,这中间的黑盒子越来越少。这样才能更少的去烦他们。

 

4、 一些常见的方法。

A、二八定律。最开始,对帐的结果差异肯定是非常大的,比如说,有30%的差异,那么,你需要做的工作,是尽可能找出这30%的差异中最多的差异是什么,先花20%的时间去解决80%的问题,批价的错误永远不可能只有一个,当一个问题造成了很大的差异时,它往往会覆盖掉其他的差异,所以,不要纠结单条话单的情况,永远关注批量的情况。每次找到问题的80%(注意不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去找配置和资料割接人员),找到后就要求相关的人员修改,然后再进行第二次对帐。

B、 Group by 。如何找到问题的80%呢?你需要去寻找问题的共性。前文提到的结果表的参考字段就很有用。你可以尝试去group by 一些关键字段,比如定价计划字段,事件ID字段,看看有没有共性,另外联想能力和怀疑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C、 做好记录。应该列出一个表格,对发现的问题,问题的特征,解决的办法,是否重复出现等情况进行记录,有总结才有提高。

D、   换位思考。如果我是资料割接人员,配置人员,或者研发人员,我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面对困难的时候,找更困难的事情来思考,你会发现自己提升的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