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写在前面
- STEP.1 下载镜像
- STEP.2 烧录镜像
- STEP.3 开始安装
- STEP.4 修改apt源为阿里
- STEP.5 修改pip源为阿里
- STEP.6 禁用UTC时间(多系统)
- STEP.7 oh-my-zsh
- STEP.8 Anaconda
- STEP.9 MariaDB(可选)
- STEP.10 Ubuntu Software
- STEP.11 外观调整
- STEP.12 输入法
- 结束
写在前面
本篇文章主要针对想全新安装Ubuntu系统,并将此作为生产力工具的平台的同学。
需要有类Linux、Unix使用经验,会常用命令。
要做的事情: 安装Ubuntu 18.04 LTS,并搭建Python开发环境
机器配置:
CPU:i9-7940X
GPU:1080Ti × 2
内存:64G
磁盘:1T SSD + 2T HDD
网络:1000M WIFI
建议:如果电脑上已经有一个系统了,想再安装一个Ubuntu,形成双系统,此篇文章也适用。
STEP.1 下载镜像
打开Ubuntu官网:https://ubuntu.com/
顶部菜单点击Download,选择Ubuntu Desktop 18.04 LTS
版本,进入下载页面。等待5秒钟,下载将自动开始。
如果下载没有自动开始,点击download now
手动触发下载动作。
STEP.2 烧录镜像
下载文件是ISO格式的,如果有光盘和刻录机的可以自己刻录光盘,我以前安装系统一般都是自己刻录的。后来光盘用的少了,电脑光驱都没有了,一般都是使用U盘的方式进行安装。方法也很简单,找一个写盘工具,将ISO文件写入U盘就可以了。
Windows系统可以使用rufus
,Mac系统使用BalenaEtcher
。
这两款软件使用不是重点,就不花费过多篇幅了,现在进入下一步。
STEP.3 开始安装
安装的过程中主要有两个地方需要注意。
第一个是分区。 如果是个人使用,可以分为3个分区。
第一个是Swap分区,也就是交换分区,对应Windows里面的虚拟内存,设置为4G。理论上虚拟内存设置为物理内存的1-2倍,早期内存普遍偏小的时候可能达到2-4倍。但是现在内存白菜价的时代,16G内存也是很常见的,所以虚拟内存没比较太大,4G意思一下就行了,太大了反而会托慢系统速度。
第二个是EFI分区,用来EFI方式加载系统的,相对于以前LargeBios的一种新方式加载系统。由于他们的工作原理不一样,所以需要在磁盘上开辟出一个空间来存放EFI信息。现在大部分的新主板已经默认支持EFI方式加载系统,如果是想安装双系统,EFI分区必须要有。空间一般指定300M就行了。
第三个是系统分区,安装应用程序、存放系统文件、存放用户文件等,是我们可以直接使用的分区。磁盘系统格式使用ext4,分区大小使用磁盘剩余所有空间。
第二个是在安装系统的过程中,在线安装三方升级包和wifi、显卡驱动。 特别是wifi网卡和显卡驱动这两块,如果不在安装的时候就安装上,有可能加载不了显卡驱动导致系统无法进入,也有可能进入了系统,但是因为没有网络,后续安装程序会非常艰难。
显卡驱动没安装怎么进入系统?
在启动的时候,编辑grub菜单。选择要启动的那一项,按键盘“e”或者根据屏幕下方的帮助提示进行选项编辑模式,找到“quite splash -”, 删掉最后的“-”, 替换成“nomodeset”。
WIFI驱动没安装怎么联网?
这个问题就只能是查看下网卡型号,然后找一台能上网的机器,手动下载驱动之后进行安装。如果机器网口驱动没问题的话,也可以链接网线之后进行安装驱动操作。
STEP.4 修改apt源为阿里
备份sources.list
清空sources.list文件内容,添加如下内容:
更新系统软件:
如果条件允许,以上命令执行完成后重启系统。
STEP.5 修改pip源为阿里
添加一个 ~/.config/pip/pip.conf 文件,设置为:
STEP.6 禁用UTC时间(多系统)
如果想搭建一套多系统环境,并且其中包含Windows,需要禁用Linux的UTC时间,改为CST时间。
因为Windows就是使用的CST时间,也称为本地时间,常见做法是改变Linux时间类型。
开始操作前先保存好未保存的文件,接下来系统需要重启。
开启CST,并重启系统。
Ubuntu其实是推荐使用UTC时间的,如果关闭后,将无法自动更新时间,所以需要安装ntpdate
工具,用来自动同步网络时间。
安装ntpdate,并强制同步一次网络时间。
最后,将最新时间写入硬件,也就是主板。
STEP.7 oh-my-zsh
推荐一款shell,非常好用
官网地址:https://ohmyz.sh/
首先安装依赖包
然后安装oh-my-zsh
由于oh-my-zsh与系统默认shell是兼容的,所以完全可以将oh-my-zsh设置为默认shell。
题外话,还有一个shell也特别好用,名字叫“fish”,问题是与bash不兼容。所以一般用法是再安装一个fish,但是不设置为默认shell,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切换。
如果条件允许,重启系统。
STEP.8 Anaconda
Python的一个环境管理器,例如可以在Python3.7和Python3.8之间随意切换。
官网地址:https://www.anaconda.com/
点击右上角的“下载”按钮
因为现在Python3.7已经成为主流,所以我们下载Python3.7。
等待下载完成后,赋予权限并执行安装
STEP.9 MariaDB(可选)
这是Mysql的一个分支,如果本地需要数据库的话可以使用下面指令进行安装。
从MariaDB仓库中安装,推荐10.3,这是目前的稳定版本。
安装完成后,可以查看一下服务状态。
有类似如下输出,则证明安装成功。
STEP.10 Ubuntu Software
系统自带的应用商城里面软件还是比较多的,常见的都可以在里面进行下载。
比如:Pycharm、Sublime、Postman
STEP.11 外观调整
支持对系统样式的调整,比如字体大小、系统颜色等。
安装gnome-tweak
安装结束后,打开Tweak。
如果显示器分辨率比较高,特别是现在普及开的2k、4k显示器,看着字体会特别小。系统设备管理的放大比例又只有100%、200%等固定比例,如果调整到200%,显示的内容特别大,100%又太小。这时候,可以借助这款软件调整一下字体放大比例,根据选择一个自己合适的值。
换一个主题,安装arc-theme
重新打开Tweaks,就能看见新安装的主题了。
更换shell-theme,红色箭头所指就是shell-theme
系统安装chrome-gnome-shell
浏览器插件安装,我使用chrome,直接WebStore就可以安装。
搜索GNOME Shell integration
,点击安装。
以上都安装完成后,进入https://extensions.gnome.org/ 搜索User Themes
,点击进入,然后启用
以上都完成后,重新打开Tweaks,这时候就可以设置shell的样式了。
外观调整到此结束。
STEP.12 输入法
安装Google拼音,并启动im-config指定输入法管理器为fcitx
重启系统,然后打开Input Method Configuration
,点击左下方的加号,添加Google拼音。
去掉“Only Show Current Language”前面的复选框
至此,Google拼音添加完成。
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是重启系统。
结束
系统的初始化工作到此结束,后续会有文章在当前环境下继续安装CUDA,cuDAA这两个Nvidia机器学习依赖的相关文件,并更新显卡为官方驱动。这也是使用Tensorflow、Pytorch等相关机器学习框架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