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最头疼的就是给博客起名字,因学习要求,要了解下TI各个阶段推出的芯片,并找到适合的视频压缩的标准。
现在TI公司主流的芯片主要有C2000系列,C5000系列,和C6000系列。C2000系列的主要用于控制方向,如电机,转台啊什么的,常见的就是2812(定点)和28335(浮点),我在实验室还见过2407;C5000系列的主要是用于信号处理,常见的就是用于语音信号的处理,简单的图像处理也可以用5000系列的实现,当时的毕业做的是指纹识别,用的就是5416,据我所知5509用的更为广泛一点,话说本科的毕设,你们都懂得,恩,所以对2000系列的和5000系列的仅限于了解的阶段,没做过真正的开发。接下来咱们详细说一下6000系列。
TMS320C6000系列包括C62xx,C67xx,和C64xx,此系列是TI的高档DSP系列,其中C62xx系列是定点的DSP,这个系列芯片种类较丰富,是主要的应用系列。C67xx系列是浮点的DSP,用于高速浮点处理的领域,C64xx系列是新发展,性能是C62xx的10倍。
C62xx系列的,可能是本人眼界比较窄,话说我都没见过这个系列的,至少高效用的不多。
C64xx系列和C67xx系列。首先要说的是DM642,因为项目的需要,才了解到这款,主频最高可达到720MHz,最重要的是有3个可配置的视频端口,这个可极大的方便了多路视频采集的开发,并且有64位外部存储接口,1个IIC总线,1个PCI接口,1个EMAC接口;然后是C6455,主频高达1.2GHz,具有千兆以太网控制接口,不知道这是不是TI为了将自己的产品更好的融入于网络的开端?2005年,继6455之后,TI开始推出自己的达芬奇系列-DM6446,这是一款DSP+ARM架构的产品,还记得自己第一次遇到Davinci的时候真心觉得这是个好东西,为啥呢?因为一个实验箱技能让自己学会DSP,又能让自己学会ARM,岂不是一举两得……不过当学下去才发现,这个davinci实在是太庞大的(对于刚入门的学生而言),还有一整套的算法标准,”基于Linux的那套软件框架,它把一个基于多媒体应用的嵌入式软件抽象为应用软件和算法软件,采用CodecEngine框架组件规范了算法软件的开发标准(xDAIS)和统一接口(xDM),应用软件通过CodecEngine来调用算法软件,在这个层面上,应用软件只运行于Linux之上,并不关心Linux运行于何种处理器内核上,算法软件被CodecEngine统一管理,所以应用软件也无需关心算法软件运行于何种处理器内核上。用CMEM组件来管理DSP和ARM之间的共享内存,用DSPLink把DSP和ARM之间的通信模拟成一个类似于Linux多进程之间的RPC(Remote-Procedure-Call),这其实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可以使得DSP算法工程师和ARM应用工程师并行工作而又确保了最后软件集成的统一规范。“摘自http://home.eeworld.com.cn/my/space-uid-78817-blogid-37376.html,之后TI又推出了DM643x系列的,如DM6437,仅有DSP内核,去除了ARM和视频加速器,据说DM6437上可以跑LINUX操作系统,这……有点颠覆我的世界观了,原谅我的无知吧。可能是自己还没有学过ARM的原因,体会不到DSP上跑着个操作系统是多么疯狂的一件事。接着TI公司又推出了一款配置相当高的DM648,主频据说可以达到1.1GHz,最让我开心的是DM648上集成了10个8-bit视频端口,也可以配置为5个16-bit视频端口,哇!主频这么高,还有多个视频端口,正符合我的心意,但是查历年的论文发现,DM648并没有大规模的被人们所接受,不晓得什么原因…… 再提一下TI推出的C67xx系类的吧,这是一类浮点型的dsp,如C6742,C6746,C6748C,主要特点就是功耗低,我觉得可能是趋势越来越向着多核的方向发展,而功耗也成为一个关键的因素。这里面还要再提一句的是,在上述的这些DSP中,只有DM642和DM648具有多个视频端口,(ps:原谅我吧,我真的就是冲着多路视频输入去的)而其他的基本都是单通道的视频接口,或者1个视频处理子系统,视频处理子系统的好处就是:我们不需要在IIC上挂解码芯片了,视频输入直接进入DSP进行处理。
”2009年春暖花开之时,TI果然毫不迟疑的推出了能支持H.264 720P30压缩的DM365达芬奇处理器,该处理器可以认为是DM355的完善版本,除了更新了ISP之外,DM365使用了和DM355相同的ARM926E-JS内核,使用了DM355的MJCP硬件加速器,这个加速器可以做MPEG4的编解码和JPEG的编解码,同时加入和DM6467的HDVICP0这个可以支持H.264硬件编解码的加速器,构成了DM365的基本架构,当然,植入一个EMAC弥补DM355的鸡肋还是不难的。这里面请注意,TI在HDVICP0上一直没有MPEG4和JPEG的Codec,虽然HDVICP0号称可以支持MPEG4,于是就只好来一个组合拳,可以说DM365是DM6467和DM355联姻的结晶。但是光720P还不够,DM365的弟弟DM368在2010年也会出世,要问怎么做到1080P的,超频,超频!!!“摘自http://home.eeworld.com.cn/my/space-uid-78817-blogid-37376.html,同样的ARM+DSP的架构,1个视频处理子系统输入接口。(ps:我要的是多路输入啊!)
接下来应该是OMAP系列吧,话说我也搞不清那年推出的了,OMAP2530,貌似是beagleboard系列的?搞不太懂,问题是没见过啊,这个应该叫做ARM+DSP了,个人感觉TI的定位上ARM要比DSP重要呢。。。以及之后的DM8186,ARM+DSP C674x 浮点型,4路视频输入的,貌似用于网络监控的比较多,毕竟多了ARM,怎么着也得干点协议方面的事啊。
写完了才发现自己对于TI的发展还是一知半解,前几天想玩玩raspberry pi来着(还是叫树莓派吧。。),同学推荐了TI的beaglebone black,才发现TI的开源硬件也做得有声有色了,不过话说ARM架构真是让很多人有钱赚啊,连TI也要放弃自己的DSP,来转战ARM,还有Xilinx,前几天跟人聊天才知道Xilinx也在FPGA嵌入了ARM核,不禁想说,嵌入式到底是有多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