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Java垃圾回收相关算法 - 应用阶段
文章目录
- 第五篇 Java垃圾回收相关算法 - 应用阶段
- 前言
- 一、分代收集算法
- 1.概述
- 2.基本思想
- 3.例子
- 二、增量收集算法
- 1.概述
- 2.基本思想
- 3.缺点
- 三、分区算法
- 1.概述
前言
- 前面所有这些算法中,并没有一种算法可以完全替代其他算法,它们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一、分代收集算法
1.概述
- 分代收集算法,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不同的对象的生命周期是不一样的。因此,不同生命周期的对象可以采取不同的收集方式,以便提高回收效率。一般是把Java堆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这样就可以根据各个年代的特点使用不同的回收算法,以提高垃圾回收的效率。
- 在Java程序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对象,其中有些对象是与业务信息相关,比如Http请求中的Session对象、线程、Socket连接,这类对象跟业务直接挂钩,因此生命周期比较长。但是还有一些对象,主要是程序运行过程中生成的临时变量,这些对象生命周期会比较短,比如: String对象, 由于其不变类的特性,系统会产生大量的这些对象,有些对象甚至只用一次即可回收。
- 目前几乎所有的GC都是采用分代收集(Generational Collecting) 算法执行垃圾回收的。
2.基本思想
- 在HotSpot中,基于分代的概念,GC所使用的内存回收算法必须结合年轻代和老年代各自的特点。
1)年轻代(Young Gen)
① 年轻代特点:区域相对老年代较小,对象生命周期短、存活率低,回收频繁。
② 这种情况复制算法的回收整理,速度是最快的。复制算法的效率只和当前存活对象大小有关,因此很适用于年轻代的回收。而复制算法内存利用率不高的问题,通过hotspot中的两个survivor的设计得到缓解。
2)老年代(Tenured Gen)
① 老年代特点:区域较大,对象生命周期长、存活率高,回收不及年轻代频繁。
② 这种情况存在大量存活率高的对象,复制算法明显变得不合适。一般是由标记-清除或者是标记-清除与标记-整理的混合实现。 - 各个阶段的开销
① Mark阶段的开销与存活对象的数量成正比。
② Sweep阶段的开销与所管理区域的大小成正相关。
③ Compact阶段的开销与存活对象的数据成正比。
3.例子
- 以HotSpot中的CMS回收器为例,CMS是基于Mark-Sweep实现的,对于对象的回收效率很高。而对于碎片问题,CMS采用基于Mark-Compact算法的Serial Old回收器作为补偿措施:当内存回收不佳(碎片导致的Concurrent Mode Failure时),将采用Serial Old执行Full GC以达到对老年代内存的整理。
- 分代的思想被现有的虚拟机广泛使用。几乎所有的垃圾回收器都区分新生代和老年代。
二、增量收集算法
1.概述
- 上述现有的算法,在垃圾回收过程中,应用软件将处于一种Stop The World的状态。在Stop the World状态下,应用程序所有的线程都会挂起,暂停一切正常的工作,等待垃圾回收的完成。如果垃圾回收时间过长,应用程序会被挂起很久,将严重影响用户体验或者系统的稳定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即对实时垃圾收集算法的研究直接导致了增量收集(Incremental Collecting)算法的诞生。
2.基本思想
- 如果一次性将所有的垃圾进行处理,需要造成系统长垃圾收集线程和应用程序线程交替执行。每次,垃圾收集线程只收集一小片区域的内存空间,接着切换到应用程序线程。依次反复,直到垃圾收集完成。
- 总的来说,增量收集算法的基础仍是传统的标记-清除和复制算法。增量收集算法通过对线程间冲突的妥善处理,允许垃圾收集线程以分阶段的方式完成标记、清理或复制工作。
3.缺点
使用这种方式,由于在垃圾回收过程中,间断性地还执行了应用程序代码,所以能减少系统的停顿时间。但是因为线程切换和上下文转换的消耗,会使得垃圾回收的总体成本上升,造成系统吞吐量的下降。
三、分区算法
1.概述
- 一般来说,在相同条件下,堆空间越大,一次GC时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有关GC产生的停顿也越长。为了更好地控制GC产生的停顿时间,将一块大的内存区域分割成多个小块,根据目标的停顿时间,每次合理地回收若干个小区间,而不是整个堆空间,从
而减少一次GC所产生的停顿。 - 分代算法将按照对象的生命周期长短划分成两个部分,分区算法将整个堆空间划分成连续的不同小区间。
- 每一个小区间都独立使用,独立回收。这种算法的好处是可以控制一次回收多少个小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