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GCN介绍
二.GCN的应用
三.GCN的原理
四.GCN核心公式的由来
一.GCN介绍
CNN的核心在于它的kernel,kernel是一个个小窗口,在图片上平移,通过卷积的方式来提取特征。这里的关键在于图片结构上的平移不变性:一个小窗口无论移动到图片的哪一个位置,其内部的结构都是一模一样的,因此CNN可以实现参数共享。这就是CNN的精髓所在。
再回忆一下RNN系列,它的对象是自然语言这样的序列信息,是一个一维的结构,RNN就是专门针对这些序列的结构而设计的,通过各种门的操作,使得序列前后的信息互相影响,从而很好地捕捉序列的特征。
上面讲的图片或者语言,都属于欧式空间的数据,因此才有维度的概念,欧式空间的数据的特点就是结构很规则。但是现实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很多不规则的数据结构,典型的就是图结构,或称拓扑结构,如社交网络、化学分子结构、知识图谱等等;即使是语言,实际上其内部也是复杂的树形结构,也是一种图结构;而像图片,在做目标识别的时候,我们关注的实际上只是二维图片上的部分关键点,这些点组成的也是一个图的结构。
图的结构一般来说是十分不规则的,可以认为是无限维的一种数据,所以它没有平移不变性。每一个节点的周围结构可能都是独一无二的,这种结构的数据,就让传统的CNN、RNN瞬间失效。所以很多学者从上个世纪就开始研究怎么处理这类数据了。这里涌现出了很多方法,例如GNN、DeepWalk、node2vec等等,GCN只是其中一种。
GCN,图卷积神经网络,实际上跟CNN的作用一样,就是一个特征提取器,只不过它的对象是图数据。GCN精妙地设计了一种从图数据中提取特征的方法,从而让我们可以使用这些特征去对图数据进行节点分类(node classification)、图分类(graph classification)、边预测(link prediction),还可以顺便得到图的嵌入表示(graph embedding),可见用途广泛。
二.GCN的应用
GCN 的作用实际上和 CNN 差不多,都是一个特征提取器,只不过 GCN 的处理对象更加复杂。GCN 设计了一种从图数据当中提取特征的方法,从而可以应用到对图数据进行节点分类、图分类、边预测、还可以得到图的嵌入表示。
二.GCN的原理
假设有一个图结构,图中有N个节点(node),每个节点都有自己的特征,我们设这些节点的特征组成一个N×D维的矩阵X,然后各个节点之间的关系也会形成一个N×N维的矩阵A,称为邻接矩阵(adjacency matrix)。X和A便是我们模型的输入。
GCN也是一个神经网络层,它的层与层之间的传播方式是:
这个公式中:
A波浪=A+I,I是单位矩阵
D波浪是A波浪的度矩阵(degree matrix)
H是每一层的特征,对于输入层的话,H就是X
σ是非线性激活函数
先不用考虑为什么要这样去设计一个公式。我们现在只用知道:
这个部分是可以事先计算好的
所以对于不需要去了解数学原理、只想应用GCN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来说,你只用知道:哦,这个GCN设计了一个牛逼的公式,用这个公式就可以很好地提取图的特征,而一个神经元包含一个函数和一个激活函数,这个公式就代表是神经元里的函数。这就够了,毕竟不是什么事情都需要知道内部原理,这是根据需求决定的
为了直观理解,我们用论文中的一幅图:
上图中的GCN输入一个图,通过若干层GCN每个node的特征从X变成了Z,但是,无论中间有多少层,node之间的连接关系,即A,都是共享的。
假设我们构造一个两层的GCN,激活函数分别采用ReLU和Softmax,则整体的正向传播的公式为下图所示,注意这里的应该是等于
最后,我们针对所有带标签的节点计算cross entropy损失函数:
四.GCN核心公式的由来
我们的每一层GCN的输入都是邻接矩阵A和node的特征H,那么我们直接做一个内积,再乘一个参数矩阵W,然后激活一下,就相当于一个简单的神经网络层嘛,是不是也可以呢?
实验证明,即使就这么简单的神经网络层,就已经很强大了。这个简单模型应该大家都能理解吧,这就是正常的神经网络操作。
但是这个简单模型有几个局限性:
1.只使用A的话,由于A的对角线上都是0,所以在和特征矩阵H相乘的时候,只会计算一个node的所有邻居的特征的加权和,该node自己的特征却被忽略了。因此,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小的改动,给A加上一个单位矩阵I,这样就让对角线元素变成1了。
2.A是没有经过归一化的矩阵,这样与特征矩阵相乘会改变特征原本的分布,产生一些不可预测的问题。所以我们对A做一个标准化处理。首先让A的每一行加起来为1,我们可以乘以一个
,D就是度矩阵。我们可以进一步把
拆开与A相乘,得到一个对称且归一化的矩阵:
。
通过对上面两个局限的改进,我们便得到了最终的层特征传播公式:
其中=A+I,为的度矩阵(degree matrix)。
以上是GCN的大致由来,更细节的地方可参考其他文章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