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Python支持多种数据类型

2.在计算机内部,可以把任何数据都看成一个“对象”。

对象:有它具体的行为(方法、函数)和属性。

3.变量就是在程序中用来指向这些数据对象的。

4.变量赋值就是把数据和变量给关联起来。

5.常量:

所谓常量就是不能变的变量,比如常用的数学常数π就是一个常量。在Python中,通常用全部大写的变量名来表示常量。

WI=3.4454

PI=3.1415

Python根本没有任何机制保证PI不会改变,所以用全部大写的表示法只是一个习惯上的用法.二、Pycharm解释器:

1.①在内存中创建了一个“ABC”字符串

②在内存中创建了一个名为A的变量,并把它指向“ABC”

也可以把一个变量a赋值给另一个变量b,这个操作实际上是把变量b指向变量a所指向的数据。例如下面的代码。

python 常量类重写upper方法_Python


2.pycharm:使用

python 常量类重写upper方法_Python_02


三、字符串和编码

1.字符编码

字符串也是一种数据类型,它的编码问题比较特殊。

因为计算机只能处理数字,如果处理文本的话,必须将文本转换成数字。最早的时候,8个比特(bit)=1个字节(byte)。

美国最早发明计算机,并将127个字符编入计算机里。这个编码被称为ASCll编码。

但要处理中文一个字节不够用,所以中国制定了GB123编码。由于各国标准不同,Unicode运营而生。它最常用的是用两个字节表示一个字符(非常偏僻的字符需要4个字节)。

2.编码:把文本转换成一种电脑能认识的数字。

3.ASCII与Unicode的比较

①ASCII:1个字节表示1个字符。 Unicode:2个字节表示1字符。

②如果文本是纯英文的话,用Unicode编码比ASCII编码多一倍存储空间,在存储和传输上很不划算。

4.ASCII编码------gb2312/日本编码------Unicode-----UTF8(节约存储空间)

5.UTF-8编码把一个Unicode字符根据不同的数字大小编码成1-6个字节。常用英文字母=1字节,汉子通常=3字节,很生僻的字=4-6字节。如果输入的文本包含大量英文字母,用UTF-8节省空间。

6.Python中字母与ASCII码的相互转换

ord©:参数是长度为1的字符串,简称字符。ord(‘a’)返回整形数值97。 chr(i):返回一个字符,字符的asci i码等于参数中的整形数值。例如chr(97)返回字符 ‘a’,该方法是 ord()的反方法。参数必须是0-255的整形数值,否则会抛出valueError错误。

总结:

在计算机内存中,统一使用Unicode编码,当需要保存到硬盘或者需要传输时,就转换为UTF-8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