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6 新特性探索
- 唠唠嗑
- 正文
- 一起看看 redis 6
- Redis 支持多线程了???(多线程)
- 缓存缓存 (Client Side Cache)
- 洒家也要有权限(Acls)
- 注意点
唠唠嗑
博主深深坚信,当下程序员不能只搬砖,要勇于站在技术潮流的前沿,踩别人没踩过的坑,抗别人没扛过的雷,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负的社会主义接班人(๑•̀ㅂ•́)و✧
闲来无事,刷刷技术推文,发现Redis 6 已经发行正式版本,而且已经发行两个月了,那么我们怎么能不去了解一下它又怎么更牛逼了呢?而且现实中,我们难免会技术支持帮忙维护一些已完成的项目,所以了解各个版本之间的差异还是很有必要的( ﹁ ﹁ ) ~→
ps(有理解不到位的情况欢迎探讨)
如:
- redis3.0之后才有 高可用集群 cluster(据官方文档称可以线性扩展到上万个节点) ,而在3.0之前要实现都是用哨兵。
- redis4.0之前,持久化都是AOF或者RDB,但在4.0之后提供了混合持久化。
- redis4.0 之前只实现了6种内存淘汰策略,在4.0之后实现了8种。
- …
正文
一起看看 redis 6
先附上 github 地址
https://github.com/lettuce-io/lettuce-core/releases 再附上 文档地址
https://lettuce.io/core/6.0.0.RELEASE/reference/
github上有对新的更新做一点描述,如下:
改动还是蛮多的,但是文档会更清晰:
对于其中的一些如:
- Lua 脚本编写可以用字节[]或字符串。
- 编译方式的改动。
- 删除一些超时方法。
- 移除spring的支持,改为 Spring Data Redis 。
- …
这边就不详细讲解,主要讲解以下三大新特性。
Redis 支持多线程了???(多线程)
都知道,redis 好用,快,是因为它所有的数据都在内存中,所有的运算都是内存级别的运算,而且单线程避免了多线程的切换性能损耗问题。
但是它严格意义上来说也并非是单线程的,因为Redis 的其他功能,比如持久化、异步删除、集群数据同步等,其实是由额外的线程执行的。
之所以说它单线程,是指执行用户命令的请求时单线程。
而现在,redis 6.0 提供了多线程的读写IO, 不过最终执行用户命令的线程依然是单线程的,这样,就没有多线程数据的竞争关系。
redis 6.0 以前线程执行模式 大致如下。
在单线程里面不断的读命令,解析命令,执行命令,写命令 的过程,在6.0里面,我们只需要设置两个参数就能使他变成多线程,参数如下:
io-threads 4
ps(数配置多线程模型)
io-threads-do-reads yes
ps(将支持IO线程执行 读写任务。)
配置之后,执行模型大致如下:
它的多线程,是在读命令和分析命令的时候多线程执行,但是在具体操作的时候,还是使用了单线程的模式。所以,启用了多线程是在读取命令和分析命令的时候性能提升。
但是!!!Redis6.0的多线程有一个地方非常有趣!!!!
我在文档中看到这么一段描述
Usually threading reads doesn't help much.
翻译过来的意思是:通常情况下,开启读多线程不会有太大的性能提升!!
缓存缓存 (Client Side Cache)
啥都不说,先上描述
官方描述的非常清晰,开发人员认为数据缓存在客户端性能会更高,比如数据没有发生什么变化的时候,是没有必要再去redis去拿的,因为访问redis需要一些请求操作,没有直接从客户端获取来的快速。所以官方推出了客户端缓存这一新特性。
文档上认为,客户端缓存有两个关键优势
- 数据的可用性具有非常小的延迟。
- 数据库系统接收的查询更少,允许用更少的节点来服务相同的数据集。
还举了网络中社交帖子的例子,证明这一新特性是很有必要的。
执行步骤大致如下:当客户端访问某个key时,服务端将记录key 和 client ,客户端拿到数据后,进行客户端缓存,这时,当key再次被访问时,key将被直接返回,避免了与redis 服务器的再次交互,节省服务端资源,当数据被其他请求修改时,服务端将主动通知客户端失效的key,客户端进行本地失效,下次请求时,重新获取最新数据。
不过有一点最坑的就是,这一功能暂时不支持集群,只支持单机!! ̄へ ̄
洒家也要有权限(Acls)
在Redis6.0以前,只要你有用户名密码,你登入成功之后就可以对redis进行任何操作,其实这是不太友好的,所以在Redis6.0之后,增加了用户权限(用户名密码)这一功能,可以使得没有赋值权限的操作无法执行。
这边的详细操作,官方文档也是描述的比较详细的,我把链接附上。
所有权限相关操作都有,这边稍微讲解一下。
ACL设置有两种方式
- 命令行:ACL SETUSER + 具体的权限规则, 通过 ACL SAVE 进行持久化。
- 配置文件:对 ACL 配置文件进行编写,并且执行 ACL LOAD 进行加载。
我们可以使用ACL LIST命令来检查当前激活的ACL,并验证新启动的默认配置的Redis实例的配置是什么。
使用 ACL SETUSER 进行用户的添加,添加完后我们可以查看添加的数据
添加数据成功,后面的 off 表示状态是禁用的意思。代表这个用户啥事都不能做,只有 成为 on 才行。
现在我们尝试定义用户,使其处于活动状态,具有密码,并且只能使用GET命令访问以字符串“cached:”开头的键名。
ACL SETUSER alice on >p1pp0 ~cached:* +get
用户名为 alice 密码为 p1pp0
现在我们切换为刚才设置的用户:
AUTH alice p1pp0
并且对数据执行操作:
这时候,我们发现对用户进行了权限以外的操作会失败,只有权限以内的权限才能成功。
不过如果所有权限都这样添加肯定会很累,所以官方提供了类别的概念。
瞧瞧人家程序员,playing ,这对待代码的态度就不一样,哪像 -> 我 (# ̄~ ̄#)
上面的意思是,授予了所有权限,除了 dangerous 操作的权限。
要看具体的类别可以用以下命令:ACL CAT
如果想看 dangerous 类别下有哪些命令,可以通过
ACL CAT dangerous
进行查看。
注意点
我们所添加的用户是没有被持久化的,需要手动执行。
CONFIG REWRITE
执行完后数据被写入了配置文件 redis.conf ,所以我们也可以直接在配置文件进行写用户,启动的时候,系统就能自动加载了。
具体更复杂的操作可以查看官方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