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我结束了面对对象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学习。在这半个学期里,我收益匪浅。本学期共进行了十次在pta平台上的作业,一共分为三个阶段。其难度也是逐渐增加的,这对于我学习运用Java编译运行程序有极大的好处。首先,Java在本学期之前,我并未真正了解并解除Java程序,虽然之前有进行面向程序程序设计的课程学习了C语言,和其相比,Java更加灵活多变,正如这两面课程的名字一般,Java的程序更加方便程序员对于代码的理解与编程。而作业中难度逐渐增加的方式,使我这种Java初学者,既不会因为太难而难以接受,也不会因为学的太快而忽略知识的梳理。

经过最后三次作业,我认识并掌握了类的继承,多态性的使用方法以及接口的应用,同时在求素数的过程中,明白了算法时间复杂度的重要性,以及懂得了编程并不是仅仅把要求达到这么简单,更加简洁的算法和更小的时间复杂度是每一位程序员都应该追求的,在第九次作业的雨刷程序重写过程中,虽然给定了源代码,但重写也并不是一项小工程,不仅要分清各个类之间的联系并且要将其串联起来。

对于类的继承的使用,其实是在代码的编写过程中,难免有不同的类会有一些相同的特性和行为。对此,我们可以创建一个父类来对其归纳和统一,而继承父类的类被称为子类,使用extends进行继承,而在父类中表达的共同之处,会被其他类所共享。子类可以从其父类中,继承可访问的数据域和方法,还可以添加新的方法和数据域。对于继承的使用可能有一些普遍的误解,譬如,可能认为子类是父类的一个子集,其实不然,大部分情况下,子类所包含的信息和方法通常比其父类要多,还有,在子类中不能直接使用父类中的数据域,不过,如果在父类中定义了公共的访问器或者修改器,那么可以通过这些公共的访问器和修改器来访问或者修改它们。并且,Java程序中不允许多重继承的出现,多重继承,即多个父类被一个子类继承,在Java中存在单一继承的限制,而若需要进行多重继承,则需要借助接口来实现。其次,在构造方法用于构造一个类的实例中,需要使用super(arguments)语句,调用与之匹配的父类的构造方法。在类被定义时,没有指定继承哪一个特定的类,则这个类默认继承于Object。

在需要将子类的实例传递给父类的情况时,我们可以使用多态对类进行定义。多态定义意味着子类的对象可以在父类中的变量被引用。

在作业中,我所遇到的问题大多属于无法完成编译的错误,每次我都会在书上或者网上查明方法的使用,这让我认识到,我对于编译器自带的方法的使用并不熟悉。而在求素数的练习中,出现了在编译器中正确却在pta中显示运行超时的问题,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明白了pta中对于时间复杂度过高的代码是无法通过的,之后我调整了代码,降低了时间复杂度之后成功通过了该题。

作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三大支柱,封装,继承,多态,他们在程序设计的过程中都扮演着不同且十分重要的角色。封装对于程序的意义在于,它可以保护代码或者数据,防止它们被我们无意中破坏,并且可以保护其成员的属性,不会让类以外的程序直接访问和对其进行修改,最重要还可以隐藏方法细节。而继承,最主要的作用便是实现代码的重复使用,大大的节省了开发的时间。

通过几个作业的衔接,从最初的陌生,不习惯,到后来的全面。一般来说,这是一个实践使之完美的过程。一开始,不会有任何困难的家庭作业。教师关注的是帮助我们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更好地从面向过程过渡到面向对象。每次在作业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我都会先在网上搜索资料和参考资料。如果我不能很好地理解或根本不理解他们,我会找老师和同学帮忙。同时,我也发现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能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与信息查找系统相比,我能找出问题的根源并妥善处理。在每个作业中,最耗时的部分应该是代码输入过程。当我理解问题并提出算法时,剩下的就是代码输入过程,我不能马虎,所以代码输入对我来说是最耗时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