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在python2的py文件里面写中文,则必须要添加一行声明文件编码的注释,否则python2会默认使用ASCII编码。(python3已经没有这个问题了,python3默认的文件编码是UTF-8)
必须将编码注释放在第一行或者第二行,一般来说,Python文件的前两行要这样写: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
其中第一行是指定python解释器,第二行是指定python文件编码方式,设置编码方式有以下可选的方法
1. 带等号的设置方法:
#!/usr/bin/python
# coding=
2. 最常见的,带冒号的(大多数编辑器都可以正确识别的):
#!/usr/bin/python
# -*- coding: -*-
3. vim的:
#!/usr/bin/python
# vim: set fileencoding= :
设置头部的编码声明有以下几个作用:
如果代码中有中文注释,就需要此声明
比较高级的编辑器(比如我的emacs),会根据头部声明,将此作为代码文件的格式。
程序会通过头部声明,解码初始化 u”人生苦短”,这样的unicode对象,(所以头部声明和代码的存储格式要一致)
设置默认解码格式
import sys #引用sys模块进来,并不是进行sys的第一次加载
reload(sys) #重新加载sys
sys.setdefaultencoding('utf8') ##调用setdefaultencoding函数
这里特别注意的是第二行的reload(sys),这个一定不能少,少了的话就不能正确运行。那么为什么要重新加载,而直接引用过来则不能调用该函数呢?因为setdefaultencoding函数在被系统调用后被删除了,所以通过import引用进来时其实已经没有了,所以必须reload一次sys模块,这样setdefaultencoding才会为可用,才能在代码里修改解释器当前的字符编码。
在python安装目录的Lib文件夹下,有一个叫site.py的文件,在里面可以找到main() –> setencoding()–>sys.setdefaultencoding(encoding),因为这个site.py每次启动python解释器时会自动加载,所以main函数每次都会被执行,setdefaultencoding函数一出来就已经被删除了。
关于 sys.defaultencoding,这个在解码没有明确指明解码方式的时候使用。比如我有如下代码:
#!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s = '中文' # 注意这里的 str 是 str 类型的,而不是 unicode
s.encode('gb18030')
这句代码将 s 重新编码为 gb18030 的格式,即进行 unicode -> str 的转换。因为 s 本身就是 str 类型的,因此
Python 会自动的先将 s 解码为 unicode ,然后再编码成 gb18030。因为解码是python自动进行的,我们没有指明解码方式,python 就会使用 sys.defaultencoding 指明的方式来解码。很多情况下 sys.defaultencoding 是
ANSCII,如果 s 不是这个类型就会出错。拿上面的情况来说,我的 sys.defaultencoding 是 anscii,而 s 的编码方式和文件的编码方式一致,是 utf8 的,所以出错了:
UnicodeDecodeError: 'ascii' codec can't decode byte 0xe4 in position
0: ordinal not in range(128)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有两种方法来改正错误:
一是明确的指示出 s 的编码方式
#!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s = '中文'
s.decode('utf-8').encode('gb18030')
二是更改 sys.defaultencoding 为文件的编码方式
#!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import sys
reload(sys) # Python2.5 初始化后会删除 sys.setdefaultencoding 这个方法,我们需要重新载入
sys.setdefaultencoding('utf-8')
str = '中文'
str.encode('gb18030')
以上这篇python 设置文件编码格式的实现方法就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全部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