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内存模型的目标:定义程序中各个变量的访问规则,即在虚拟机中将变量存储到内存和从内存中取出变量这样的底层细节。
其中的变量包括:实例字段、静态字段、构成数组对象的元素
不包括:局部变量与方法参数,因为它是线程私有的,不会共享。
Java内存模型规定:所有变量都存储在主内存,每条线程都有自己的工作内存,线程对变量的所有操作都必须在工作内存中进行
内存间交互操作:
如果把一个变量从主内存复制到工作内存,就要执行read和load操作。
如果把变量从工作内存同步到主内存,就要顺序执行store和write操作。
JVM调优:
调的是稳定,主要是gc的不稳定因素。复杂和高并发情况下,必须保证每次gc不会出现性能下降、各种性能指标不会出现波动。
jvm参数设置,根据机器性能为程序运行分配合理区大小。
主要目的:减少GC的频率和Full GC 的次数
Full GC:对整个堆进行整理
导致Full GC的原因:
(1)老年代被写满
(2)持久代空间不足。一般说持久代就是方法区,持久代中的内容:类信息,常量池,静态字段,方法
System.gc()被显示调用
JVM调优的方法和步骤
(1)监控GC状态:通过JVM工具,查看当前日志,分析当前JVM参数设置,分析当前堆内存快照和gc日志
2.生成堆的dump文件
3.分析dump文件
4.分析结果,判断是否需要优化:如果系统没有超时日志出现,GC频率不高,GC耗时不高,那么没有必要进行GC优化,**如果GC时间超过1-3秒,或者频繁GC,**则必须优化。
5.调整GC类型和内存分配
6.不断分析和调整
JVM调优参数:
1. 新生代大小选择
响应时间优先的应用:尽可能设大,直到接近系统的最低响应时间限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此种情况下,年轻代收集发生的频率也是最小的。同时,减少到达年老代的对象。
吞吐量优先的应用:尽可能的设置大,可能到达Gbit的程度。因为对响应时间没有要求,垃圾收集可以并行进行,一般适合8CPU以上的应用。
2. 老年代大小选择
响应时间优先的应用:年老代使用并发收集器,所以其大小需要小心设置,一般要考虑并发会话率和会话持续时间等一些参数。如果堆设置小了,可以会造成内存碎片、高回收频率以及应用暂停而使用传统的标记清除方式;如果堆大了,则需要较长的收集时间。最优化的方案,一般需要参考以下数据获得:
- 并发垃圾收集信息
- 持久代并发收集次数
- 传统GC信息
- 花在年轻代和年老代回收上的时间比例
减少年轻代和年老代花费的时间,一般会提高应用的效率
**吞吐量优先的应用:**一般吞吐量优先的应用都有一个很大的年轻代和一个较小的年老代。原因是,这样可以尽可能回收掉大部分短期对象,减少中期的对象,而年老代尽存放长期存活对象。
(1)年轻代和老年代根据1:2分配堆内存
BIO:同步阻塞式IO
在while循环中服务端会调用accept方法等待接收客户端的连接请求,一旦接收到一个连接请求,就可以建立通信套接字在这个通信套接字上进行读写操作,此时不能再接收其他客户端连接请求,只能等待同当前连接的客户端的操作执行完成。
如果BIO要能够同时处理多个客户端请求,就必须使用多线程,即每次accept阻塞等待来自客户端请求,一旦受到连接请求就建立通信套接字同时开启一个新的线程来处理这个套接字的数据读写请求,然后立刻又继续accept等待其他客户端连接请求,即为每一个客户端连接请求都创建一个线程来单独处理,大概原理图就像这样:
NIO:同步非阻塞式IO
NIO与BIO最大的区别就是只需要开启一个线程就可以处理来自多个客户端的IO事件,
就是多路复用器,可以监听来自多个客户端的IO事件:
A. 若服务端监听到客户端连接请求,便为其建立通信套接字(java中就是通道),然后返回继续监听,若同时有多个客户端连接请求到来也可以全部收到,依次为它们都建立通信套接字。
B. 若服务端监听到来自已经创建了通信套接字的客户端发送来的数据,就会调用对应接口处理接收到的数据,若同时有多个客户端发来数据也可以依次进行处理。
C. 监听多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和接收数据请求同时还能监听自己时候有数据要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