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自JDK1.5以后便推出了创建线程池的几种方式,根据不同的场景要求可以创建不同的线程池:
创建线程池
查看这三个方法的源码:
FixedThreadPool:
FixedThreadPool
SingleThreadPool:
SingleThreadPool
CachedThreadPool:
CachedThreadPool
实际上都是通过ThreadPoolExecutor这个类来创建的。点击查看ThreadPoolExecutor源码查看这个构造方法:
可以看到这里面有几个核心参数:
- corePoolSize:线程池的基本大小
- maximumPoolSize:可创建最大线程数
- keepAliveTime:线程空闲存活时间,时间单位为unit
- workQueue:用于存放任务的阻塞队列
- threadFactory:用于创建线程的工厂
- handler:线程池和队列都满了之后的任务处理策略
问题:核心线程池的大小配置多少合适?
==================
这个问题经过各位前辈大佬的各种测试,总结出来如下两条经验:
- IO密集型任务:2*CPU数,因为IO密集型任务,线程不是一直在运行,所以可以配置多一点;
- CPU密集型任务:因为一直在使用CPU,所以要保证线程数不能太多,可以CPU数+1;
实际使用过程中,如果不好判断,可以基于这两个数字进行压测,比较得出最佳配置。
问题:handler处理策略都有哪些?
===================
当线程池满了并且队列已经满了,这个时候线程池是无法处理和接收任务的,因此就有处理新进来的任务策略:
- AbortPolicy:默认的策略,直接拒绝,抛出RejectedExecutionException异常;
- CallerRunsPolicy:新任务交给任务发起者自己执行;
- DiscardPolicy:新任务直接抛弃,无任何反应;
- DiscardOldestPolicy:从队列里面抛弃head的一个任务,并再次执行此任务;
- 自定义策略:实现RejectedExecutionHandler这个接口类就可以了。
任务处理策略
使用线程池的正确姿势
==========
那是不是我们想用线程池的时候,直接这样就可以了呢:
创建一个线程池
显然这是不可以的,首先这个线程池千万不能在方法里面直接new,不然会把你机器的内存慢慢吃没的。因为每一次的创建线程池都没有得到正确的释放,即使这个方法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