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一、Redis设置过期时间
- 二、Redis的过期策略
- 1、定时过期
- 2、惰性过期
- 3、定期过期
- 三、Redis的8种内存淘汰策略
- LRU与LFU
- 四、Redis 的持久化机制
- 1、RDB快照持久化(redis默认)
- 2、AOF追加文件持久化
- 3、AOF和RDB都开启
一、Redis设置过期时间
Redis有四个不同的命令可以用于设置键的生存时间:
- EXPIRE<key><ttl>命令用于将键key的生存时间设置为ttl秒。
- PEXPIRE<key><ttl>命令用于将键key的生存时间设置为ttl毫秒。
- EXPIREAT<key><timestamp>命令用于将键key的过期时间设置为timestamp所指定的秒数时间戳。
- PEXPIREAT<key><timestamp>命令用于将键key的过期时间设置为timestamp所指定的毫秒数时间戳。
实际上EXPIRE、PEXPIRE、EXPIREAT三个命令都是使用PEXPIREAT命令来实现的。
PERSIST key , 设置key 永不过期。
二、Redis的过期策略
1、定时过期
该策略可以立即清除过期的数据
。
每个设置过期时间的key都需要创建一个定时器,到过期时间就会立即对key进行清除,对内存很友好,但是会占用大量的CPU资源去处理过期的数据,从而影响缓存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2、惰性过期
只有当访问一个key时,才会判断该key是否已过期,过期则清除
。
该策略可以最大化地节省CPU资源,却对内存非常不友好。极端情况可能出现大量的过期key没有再次被访问,从而不会被清除,占用大量内存。
3、定期过期
每隔一定的时间,会扫描一定数量的数据库的expires字典中一定数量的key,并清除其中已过期的key
。该策略是前两者的一个折中方案。通过调整定时扫描的时间间隔和每次扫描的限定耗时,可以在不同情况下使得CPU和内存资源达到最优的平衡效果。
expires字典会保存所有设置了过期时间的key的过期时间数据,其中,key是指向键空间中的某个键的指针,value是该键的毫秒精度的UNIX时间戳表示的过期时间。键空间是指该Redis集群中保存的所有键。
Redis中同时使用了惰性过期和定期过期两种过期策略
。
三、Redis的8种内存淘汰策略
Redis的内存淘汰策略是指在Redis的用于缓存的内存不足时,怎么处理需要新写入且需要申请额外空间的数据。
- 1)
noeviction(默认策略)
:对于写请求不再提供服务,直接返回错误(DEL请求和部分特殊请求除外) - 2)
allkeys-lru
:从所有key中使用LRU算法进行淘汰 - 3)
volatile-lru
:从设置了过期时间的key中使用LRU算法进行淘汰 - 4)
allkeys-random
:从所有key中随机淘汰数据 - 5)
volatile-random
:从设置了过期时间的key中随机淘汰 - 6)
volatile-ttl
: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key中,根据key的过期时间进行淘汰,越早过期的越优先被淘汰 - 7)
volatile-lfu
:4.0版本新增,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过期的key中,使用LFU算法进行删除key。 - 8)
allkeys-lfu
:4.0版本新增,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从所有key中使用LFU算法进行淘汰;
注:
1)使用volatile-lru、volatile-random、volatile-ttl这三种策略时,如果没有key可以被淘汰,则和noeviction一样返回错误;
2)4.x 后支持LFU策略,最少频率使用
3)redis支持运行时通过命令动态修改内存大小:
127.0.0.1:6379> config set maxmemory 100mb
LRU与LFU
LRU
(Least recently used,最近最少使用)
LRU算法根据数据的历史访问记录来进行淘汰数据,其核心思想是“如果数据最近被访问过,那么将来被访问的几率也更高”。
基本思路
新数据插入到列表头部;
每当缓存命中(即缓存数据被访问),则将数据移到列表头部;
当列表满的时候,将列表尾部的数据丢弃。
LFU
(Least Frequently Used 最少频率使用)
它是基于“如果一个数据在最近一段时间内使用次数很少,那么在将来一段时间内被使用的可能性也很小”的思路。
LFU需要定期衰减。
四、Redis 的持久化机制
为了避免数据丢失了,Redis提供了RDB
和AOF
两种持久化机制,即把数据保存到磁盘。
1、RDB快照持久化(redis默认)
RDB,就是把内存数据以快照
的形式保存到磁盘上。
在指定的时间间隔内,执行指定次数的写操作,将内存中的数据集快照写入磁盘中,它是Redis默认的持久化方式
。执行完操作后,在指定目录下会生成一个dump.rdb文件,Redis 重启的时候,通过加载dump.rdb文件来恢复数据。
RDB触发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 手动触发(一般不会用):
save:同步,会阻塞当前redis服务
bgsave :异步,redis进程执行fork操作创建子进程 - 自动触发:
save m n (m秒内数据集存在n次修改,自动触发bgsave
)
RDB 的优点:
- RDB 在恢复大数据集时,速度比 AOF 的
恢复速度要快
。 适合大规模的数据恢复场景,如备份,全量复制等。 - RDB可以最大化Redis的性能。
因为父进程在保存RDB文件时唯一要做的就是fork出一个子进程,然后这个子进程就会处理接下来的所有保存工作,父进程无需执行任何磁盘I/O操作
。但是如果数据集比较大的时候,fork可以能比较耗时,造成服务器在一段时间内停止处理客户端的请求。
RDB缺点:
- 没办法做到实时持久化/秒级持久化。
- 新老版本存在RDB格式兼容问题
2、AOF追加文件持久化
AOF(append only file) 持久化,采用日志的形式来记录每个写操作
,追加到文件中,重启时再重新执行AOF文件中的命令来恢复数据。它主要解决数据持久化的实时性问题
。默认是不开启的。
AOF的优点:
- 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更高
AOF的缺点:
- 记录的内容越多,文件越大,数据恢复变慢。
redis可以通过配置项开启AOF机制,如下:
# 可以通过修改redis.conf配置文件中的appendonly参数开启
appendonly yes
# AOF文件的保存位置和RDB文件的位置相同,都是通过dir参数设置的。
dir ./
# 默认的文件名是appendonly.aof,可以通过appendfilename参数修改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
AOF的工作流程:
(1)所有的写入命令会追加(append)到aof_buf(缓冲区)中。
(2)AOF缓冲区根据对应的策略向硬盘做同步(sync)操作。
(3)随着AOF文件越来越大,需要定期对AOF文件进行重写(rewrite),达到压缩的目的。
(4)当Redis服务器重启时,可以加载AOF文件进行数据恢复(load)。
3、AOF和RDB都开启
redis允许我们同时使用两种机制,即使AOF和RDB都开启了,redis重启的时候,也是优先通过AOF
进行数据恢复的,因为aof数据比较完整。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设置AOF机制为everysec 每秒写入,则最坏仅会丢失一秒内的数据。
注:如果先开启了RDB,再开启AOF,RDB先执行了持久化,那么RDB文件中的内容会被AOF覆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