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 pickle 模块。通过词典我们可以知道, pickle 这个词的意思是“泡菜”。听了这么个名字,大家是不是更加疑惑了?难道我们要把程序放进一个缸里,让他自己发酵?哈哈,当然不是这样。
pickle 模块的产生是为了解决文件读取中的一大问题:如何方便地保存和读取数据。许多时候我们写入一个文件,只是为了将数据保存,为了方便下一个程序读取它。而一般存储的文件都是以文本形式,这样就容易导致互相的不兼容。所以产生了两种常用的标准存储形式: CSV 和 JSON 。下面先简单介绍一下它们:
1. CSV 的原理
CSV 可以较为方便地存储一个一维或者二维的列表。它用逗号分隔不同的数据,用换行来表示下一组数据。以下是 Wiki-CSV 上的介绍:
In computing, a comma-separated values (CSV) file is a delimited text file that uses a comma to separate values. A CSV file stores tabular data (numbers and text) in plain text. Each line of the file is a data record. Each record consists of one or more fields, separated by commas. The use of the comma as a field separator is the source of the name for this file format.
CSV 使用起来较为简单,python 中也有官方的 CSV 模块,我们用代码也可以实现。比如有下面这样一个 CSV 格式的字符串。
'12,24,46'
在 python 中,我们只需要用到字符串中的 split
方法,便可以实现将数据恢复为列表:
ls = '12,24,46'.split(',')
但是要将列表转化为 CSV 格式就稍微复杂些了。我们常用 ‘,’.join(ls)
这样的方法将列表转化为字符串,但是 join
方法只支持所有元素全部为字符串的列表,如果列表中有数字等类型就会报错。而且二维列表就需要循环来输出每一行。这个实现方法不难,但是代码有些冗长,所以不贴上来了。如果各位有兴趣可以尝试自己写一写。
但是 CSV 的存储还有一些问题,比如它不能存储类似于对象/结构体这样的复杂的类型。而且如果数据中含有逗号这个字符,那么 CSV 便无法正确地将数据分隔。遇到这样的问题, JSON 就是另一种解决方案。
2. JSON 与 pickle 的区别
JSON 是一种较为通用的数据存储结构,它可以在多种语言之间相互使用。 JSON 的语法较为复杂,这里就不再详细介绍。JSON 能够实现任意类型的数据存储,这使得它比 CSV 有更广的适用性。 python 也带有 JSON 的官方模块,也可以比较方便地实现读取存储功能,但是对于不多的数据, JSON 便有些“大材小用”了(JSON 相较于 pickle 还有一点优点就是它可以方便地可视化,因为 pickle 保存后的文件为二进制格式,无法直接用文本编辑器直接打开;但这样相对来说 pickle 的文件较为安全,它被直接打开或是被中途修改的可能性就更小)
然而假如你仅仅只需要在 python 中存储几个数据。使用上面两种方法便也有些过于复杂。如果你不需要用到通用的数据存储, pickle 就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3. pickle 的常用函数
pickle 模块只需要用简单的 dump(obj, file)
函数就可以实现写入文件,而使用 load(file)
函数便可读取数据。(其中 obj
是待写入的对象,file
是文件对象。 dump()
与 load()
函数都可以多次使用,会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读写,这样可以存储多个数据。)
比如说我们下面创建两个实例 example1.py
、 example2.py
并且尝试在它们之间传输一个列表和一个数据。为了增大难度,我们将列表变为三维,混合了数据类型,并且将其中一部分改为元组。
#example1.py
import pickle
f = open("abc.pickle", 'wb+')
ls = [[(23, 29), (22, 79)], 'hello', '35']
num = 3.1415926
pickle.dump(ls, f)
pickle.dump(num, f)
#example2.py
import pickle
f = open("abc.pickle", 'rb')
newls = pickle.load(f)
newnum = pickle.load(f)
print(newls)
print(newnum)
我们先运行 example1.py
,这个时候便会产生一个叫做 abc.pickle
的文件。文件名和后缀怎么取名都可以。我们先尝试用文本编辑器打开这个文件,便会显示以下的内容。
]q(]q(KKqKKOqeXhelloqX35qe.G@ !MJ.
之前说过, pickle 输出的数据是**二进制(流)**的格式,它不能够被直接以文本形式打开。所以在刚刚两个实例中,都要使用 wb
、 rb
写入、读取文件。
现在我们打开 example2.py
并运行,可以看到控制台成功输出了 example1.py
程序中写入的结果,甚至连列表和元组的类型都没有改变:
[[(23, 29), (22, 79)], 'hello', '35']
3.1415926
pickle 模块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可以让你免去文件“I/O”中的转换环节。让你能够更快地完成数据的存储功能。当然, pickle.load()
函数的预设是 ASCII
编码,所以假如读取后中文出现了乱码(应该会直接报错),这时我们修改 encoding
参数就可以了。
pickle.load(f, encoding = 'gb2312')
4. dumps() 与 loads() - 不一样的功能
在自动补全时,我发现 pickle 还有 dumps()
和 loads()
这两个函数。一开始我以为它做的是将多个数据存入一个文件中(这个用多个 dump()
函数就可以实现),然而还是发现 Too Young 了。查阅了官方文档之后,发现这两个的作用与 dump()
load()
不同。 dump()
是直接将生成好的二进制(流)保存到文件中,而 dumps()
是直接返回一个二进制(流)。(没有写入文件,而是可以赋给其他变量)
平时,我们可能并不会去使用这两个函数。不过其实在之后的使用中,它们可以用于在数据模块中存储 python 数据类型。例如 Redis 的键值并不能支持全部的 python 类型,但是如果用 dumps()
将一个二进制流传入,读取的时候再用loads()
完整取出,就可以简单地实现多种数据格式的存储。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我的另外一个文档:[python] redis 模块
结语与其他文档
学习了 pickle 的功能,我们可以猜想它的取名可能影射的是作者想要实现将数据“完整地放入”并“完整地取出”的功能,不过这也有可能是作者的一种情怀。看完 pickle 这个模块之后,你是不是对 python 存储数据有了更深的认识呢?当然如果大家想要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个模块,在 12.1. pickle — Python object serialization 中也有安全提示、相关模块、支持类型等更详细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