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家都知道,对于静态变量、静态初始化块、变量、初始化块、构造器,它们的初始化顺序依次是(静态变量、静态初始化块)>(变量、初始化块)>构造器。我们也可以通过下面的测试代码来验证这一点:
public class InitialOrderTest {
// 静态变量
public static String staticField = "静态变量";
// 变量
public String field = "变量";
// 静态初始化块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staticField);
System.out.println("静态初始化块");
}
// 初始化块
{
System.out.println(field);
System.out.println("初始化块");
}
// 构造器
public InitialOrderTest() {
System.out.println("构造器");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InitialOrderTest();
}
}
运行以上代码,我们会得到如下的输出结果:
静态变量
静态初始化块
变量
初始化块
构造器
这与上文中说的完全符合。那么对于继承情况下又会怎样呢?我们仍然以一段测试代码来获取最终结果:
class Parent {
// 静态变量
public static String p_StaticField = "父类--静态变量";
// 变量
public String p_Field = "父类--变量";
// 静态初始化块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p_StaticField);
System.out.println("父类--静态初始化块");
}
// 初始化块
{
System.out.println(p_Field);
System.out.println("父类--初始化块");
}
// 构造器
public Parent() {
System.out.println("父类--构造器");
}
}
public class SubClass extends Parent {
// 静态变量
public static String s_StaticField = "子类--静态变量";
// 变量
public String s_Field = "子类--变量";
// 静态初始化块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s_StaticField);
System.out.println("子类--静态初始化块");
}
// 初始化块
{
System.out.println(s_Field);
System.out.println("子类--初始化块");
}
// 构造器
public SubClass() {
System.out.println("子类--构造器");
}
// 程序入口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SubClass();
}
}
运行一下上面的代码,结果马上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父类–静态变量
父类–静态初始化块
子类–静态变量
子类–静态初始化块
父类–变量
父类–初始化块
父类–构造器
子类–变量
子类–初始化块
子类–构造器
现在,结果已经不言自明了。大家可能会注意到一点,那就是,并不是父类完全初始化完毕后才进行子类的初始化,实际上子类的静态变量和静态初始化块的初始化是在父类的变量、初始化块和构造器初始化之前就完成了。
那么对于静态变量和静态初始化块之间、变量和初始化块之间的先后顺序又是怎样呢?是否静态变量总是先于静态初始化块,变量总是先于初始化块就被初始化了呢?实际上这取决于它们在类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我们以静态变量和静态初始化块为例来进行说明。
同样,我们还是写一个类来进行测试:
public class TestOrder {
// 静态变量
public static TestA a = new TestA();
// 静态初始化块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静态初始化块");
}
// 静态变量
public static TestB b = new TestB();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TestOrder();
}
}
class TestA {
public TestA() {
System.out.println("Test--A");
}
}
class TestB {
public TestB() {
System.out.println("Test--B");
}
}
运行上面的代码,会得到如下的结果:
Test–A
静态初始化块
Test–B
调试记载:
- 如果子类构造函数里没有显式地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那么会默认先调用父类的无参构造方法
- 静态的初始化块,它仅能初始化类变量,即static修饰的数据成员。它在第一次加载类时(类名第一次出现时)被执行且只执行一次;与对象的创建无关。 注意:第一次加载类指的是:当某个类的名称第一次出现了则称之为类的加载。一次程序的运行,一个类只加载一次,所谓第一次加载类强调的是这个类第一次出现(类名)。
- 非静态初始化块,在一个类中,用来对实例变量作初始化的语句块。在每个对象生成时都会被执行一次,它可以初始化类的实例变量(静态变量也可以)。以在初始化块中写入功能性语句,通常这样的语句是用来在初始化的时候起一些作用
- 静态方法(Static Method)与静态成员变量一样,属于类本身,在类装载的时候被装载到内存(Memory),不自动进行销毁,会一直存在于内存中,直到JVM关闭。可以被继承不能被覆盖,如果子类和父类静态方法重名,子类的会隐藏父类的静态方法,并不是覆盖,可以通过上转型测试出来。且,静态方法不能直接调用非静态方法。
- 非静态方法(Non-Static Method)又叫实例化方法,属于实例对象,实例化后才会分配内存,必须通过类的实例来引用。不会常驻内存,当实例对象被JVM 回收之后,也跟着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