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标准系统上通常有多个计算设备.
TensorFlow 支持 CPU 和 GPU 这两种设备. 用指定字符串来标识这些设备. 比如:
"/cpu:0": 机器中的 CPU
"/gpu:0": 机器中的 GPU, 如果你有一个的话.
"/gpu:1": 机器中的第二个 GPU, 以此类推...

在Tensorflow程序中,我们会经常看到 with tf.device("/cpu:0"): 这个语句。
单独使用这个语句,而不做其他限制,实际上默认tensorflow程序占用所有可以使用的内存资源
和CPU核,比如如果你的linux服务器是8核CPU,那么该程序会迅速占用可以使用的任意CPU,
使用接近100%,最终结果就是影响整台服务器的其他程序。
因此我们会想到需要限制使用的CPU核的个数和资源。

一、多核并行:CPU多核的运算和资源调用
在构建tf.Session() 变量时,可以通过传入tf.ConfigProto()参数
来改变一个tensorflow的session会话所使用的CPU核的个数以及线程数等。

config = tf.ConfigProto(device_count={"CPU": 4}, # limit to num_cpu_core CPU usage
                inter_op_parallelism_threads = 1, 
                intra_op_parallelism_threads = 1,
                log_device_placement=True)
with tf.Session(config = config) as sess:
    # To Do
上面代码中我们通过 “device_count={"CPU": 4}” 参数来构建一个ConfigProto()类,、
传入tf.Session()来使每个会话分配相应的资源,这里我们给tensorflow程序共分配了4个CPU core。

二、多线程,设置Multi-threads
在进行tf.ConfigProto()初始化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设置intra_op_parallelism_threads参数和
inter_op_parallelism_threads参数,来控制每个操作符op并行计算的线程个数。
二者的区别在于:
intra_op_parallelism_threads 控制运算符op内部的并行
当运算符op为单一运算符,并且内部可以实现并行时,如矩阵乘法,reduce_sum之类的操作,
可以通过设置此参数来并行, intra代表内部。
inter_op_parallelism_threads 控制多个运算符op之间的并行计算
当有多个运算符op,并且他们之间比较独立,运算符和运算符之间没有直接的路径Path相连。
Tensorflow会尝试并行地计算他们,此参数来控制数量的一个线程池。

config = tf.ConfigProto(device_count={"CPU": 4}, # limit to num_cpu_core CPU usage
                inter_op_parallelism_threads = 1, 
                intra_op_parallelism_threads = 4,
                log_device_placement=True)
with tf.Session(config = config) as sess:
    # To Do

总结,在固定CPUcore的资源限制下,通过合理设置线程thread个数可以明显提升tensorflow程序运行速度。

三、分割图模型Graph:将Tensorflow的图运算分配到不同计算单元
有时我们构建的深度网络的结构十分复杂,会出现这种情况:
多个CPU core同时运行时,有的核比较空闲,有的核使用率却达到100%的情况。
我们需要尽量避免这种运算符计算不均衡的情况。
这时,如果我们将Graph拆分为多个部分,将每个部分(如每一层网络结构)指定到不同的CPU 
核上运算,优化计算量的分配,可以使运算速度得到提升。

一个很直观的设计就是按照不同的层来划分,把运算量大的Layer分配单独的CPU,
把运算量小的Layer合并分配到同一个CPU core上。

下面是我们做的一个测试,还是tensorflow官网上的 convolutional.py 例子改写,
将不同层分配到不同的CPU device上,优化了计算资源,使得程序的速度得以提升,
例子为convolutional_graph_partitioned.py。

声明了device_id全局变量记录已经使用的CPU的ID;
调用next_device() 函数返回下一个可用的CPU device id, 
如果有可用的则分配并使全局变量device_id 加1, 最终获得的可用的device_id 
不会超过在 FLAGS.num_cpu_core中定义的核的总个数。
在model()函数构建图的过程中,通过with tf.device(next_device()): 
语句,来将当成的Conv, Pool等运算符分配到单独的CPU上。最终结果为每个batch 平均时间229 ms。

device_id = -1 # Global Variable Counter for device_id used
 
def next_device(use_cpu = True):
    ''' See if there is available next device;
        Args: use_cpu, global device_id
        Return: new device id
    '''
  global device_id
  if (use_cpu):
    if ((device_id + 1) < FLAGS.num_cpu_core):
      device_id += 1
    device = '/cpu:%d' % device_id
  else:
    if ((device_id + 1) < FLAGS.num_gpu_core):
      device_id += 1
    device = '/gpu:%d' % device_id
  return device
   
with tf.device(next_device()):
  # To Do Insert Your Code
  conv = ...
  poo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