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ker 命令
1, 普通用户使用docker 需要用到sudo
可以看到其属主为root,权限为rw,可读可写;其属组为docker,权限为rw,可读可写。如果要当前用户可直接读取该文件,那么我们就为当前用户添加到docker属组即可。
如果还没有 docker group 就添加一个:
sudo groupadd docker
将用户加入该 group 内。然后退出并重新登录就生效啦。
sudo gpasswd -a ${USER} docker
重启 docker 服务
sudo service docker restart
切换当前会话到新 group 或者重启 X 会话
newgrp - docker
注意:最后一步是必须的,否则因为 groups 命令获取到的是缓存的组信息,刚添加的组信息未能生效,所以 docker images 执行时同样有错。
2, 启动docker 时候
docker run --name 自己定义的别名 -d 镜像名 tail -f /dev/null
docker exec -it 自己定义的别名 bash
docker exec :在运行的容器中执行命令
docker exec [OPTIONS] CONTAINER COMMAND [ARG…]
在容器 mynginx 中以交互模式执行容器内 /root/runoob.sh 脚本:
runoob@runoob:~$ docker exec -it mynginx /bin/sh /root/runoob.sh
这样再进入的时候,退出使用exit 就不会退出了。
之前使用的命令是 docker run -it centos /bin/bash
我们使用docker ps -a
查看时候会看到 COMMAND 对应的 core process 会是定义的 /bin/bash
当以这种方式登录,然后exit退出之后,就是退出了交互的界面,这时container 将会关闭。因此定义 使用tail -f 一个空设备来使docker 是运行的状态。
=============
docker run :创建一个新的容器并运行一个命令
docker run [OPTIONS] IMAGE [COMMAND] [ARG…]
OPTIONS说明:
-a stdin: 指定标准输入输出内容类型,可选 STDIN/STDOUT/STDERR 三项;
-d: 后台运行容器,并返回容器ID;
-i: 以交互模式运行容器,通常与 -t 同时使用;
-P: 随机端口映射,容器内部端口随机映射到主机的端口
-p: 指定端口映射,格式为:主机(宿主)端口:容器端口
-t: 为容器重新分配一个伪输入终端,通常与 -i 同时使用;
–name=“nginx-lb”: 为容器指定一个名称;
–dns 8.8.8.8: 指定容器使用的DNS服务器,默认和宿主一致;
–dns-search example.com: 指定容器DNS搜索域名,默认和宿主一致;
-h “mars”: 指定容器的hostname;
-e username=“ritchie”: 设置环境变量;
–env-file=[]: 从指定文件读入环境变量;
–cpuset=“0-2” or --cpuset=“0,1,2”: 绑定容器到指定CPU运行;
-m :设置容器使用内存最大值;
–net=“bridge”: 指定容器的网络连接类型,支持 bridge/host/none/container: 四种类型;
–link=[]: 添加链接到另一个容器;
–expose=[]: 开放一个端口或一组端口;
–volume , -v: 绑定一个卷
3, 删掉所有开启过的容器
docker rm `docker ps -aq`
docker ps : 列出容器
根据名称过滤 $ docker ps --filter"name=test-nginx"
-a :显示所有的容器,包括未运行的。
-f :根据条件过滤显示的内容。
–format :指定返回值的模板文件。
-l :显示最近创建的容器。
-n :列出最近创建的n个容器。
–no-trunc :不截断输出。
-q :静默模式,只显示容器编号。
-s :显示总的文件大小。
输出详情介绍:
CONTAINER ID: 容器 ID。
IMAGE: 使用的镜像。
COMMAND: 启动容器时运行的命令。
CREATED: 容器的创建时间。
STATUS: 容器状态。
状态有7种:
created(已创建)
restarting(重启中)
running(运行中)
removing(迁移中)
paused(暂停)
exited(停止)
dead(死亡)
PORTS: 容器的端口信息和使用的连接类型(tcp\udp)。
NAMES: 自动分配的容器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