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依据
微电网可提高了园区内部电力系统面临突发灾难时的抗灾能力,有助于电网灾变时对重要负荷持续供电,微电网可以减少电力输送距离,降低运营成本,为园区提供高效,清洁,可靠的电力供应,尤其是那些远离市区、市电不稳定但需要稳定供电环境的园区。园区智能微电网设计应但不限于以下技术规范:
-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2009
-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
-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DLT 621-1997
- 《低压直流电源设备的特性和安全要求》 GB17478-1998
-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DL/T5003-2005
-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14285-2006
- 《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 DL/T-5044-2004
- 《光伏电站设计规范》 GB50797-2012
- 气象条件:采用项目日平均辐射量4.98kWh/m2/day(NASA网,https://eosweb.larc.nasa.gov/cgi-bin/sse/grid.cgi)
- 组件倾斜角:(32)维度+2度(依据GB50797-2012)
二、系统组成及功能
智能微电网系统由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运维管理系统,微电网控制柜与负荷等组成。本智能微电网系统用于园区的应急电力供应保障,保障范围包括园区办公、生活场所等的重要负荷,采用重点负荷优先保障,办公负荷、生活负荷分时保障的方式。系统示意图如下:
智能微电网供电模式大致可划分为以下3种
供电模式1:有市电时,优先使用光伏能量,当光照条件较好时,光伏发电系统可以把电能一部分储存在蓄电池中,一部分供负荷使用。
供电模式2:市电故障时,储能系统将储存在蓄电池组中的电能释放出来供给负荷,若储能不足以供给负荷时可开启柴油机微网一同供给负荷。
供电模式3:极端条件下,当市电停电,光照条件不理想,柴油机无法及时开启时,微网可独立运行,蓄电池作为电压支撑的主电源供给负荷使用。
整个微网系统通过能量管理系统等监控系统自动检测,控制一,二级负荷的分断,确保一级负荷的稳定持续供电。
系统提供可视化的参数设置和运行状态显示界面,系统本地监控与逆变器、MPPT控制器、储能DC/DC双向变流器的控制器通信,获取实时运行状态数据(电池管理系统(BMS)、温湿度监测模块、光伏阵列清扫装置等),并下发运行控制参数。本地监控系统具备预警、告警、故障的事件的存储能力,并将光储供电系统的运行数据和状态实时上传远程监控平台。系统功能设计包含但不限于如下:
- 微网系统可并网运行也可孤岛运行;
- 系统具有实时数据采集与监控功能,能实时显示系统各部分的模拟量,包括:电压,电流,有功,无功,功率因素,频率等,系统的工作状态,故障报警信息以及环境参数;
- 系统应具有自诊断和自恢复的功能。系统应具有自监测的功能,应提供相应的软件给操作人员,使其能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与稳定进行在线监测。系统应能够在线诊断系统硬件、软件及网络的运行情况,一旦发生异常或故障应立即发出告警信号并提供相关信息。能够自动保护实时数据库。在故障排除后,能够重新启动并自动恢复正常的运行。某个设备的换修和故障,应不会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
- 系统具有可调节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有功出力,储能系统的有功输出,实现微电网的优化运行与能量的合理分配,最大限度地利用光伏发电,保证整个微电网运行的经济性;
- 系统界面上有清晰的系统结构状态图,可以实时地、简单清晰地了解系统运行情况,各种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及重要运行参数。能明确的显示了能量的流动方向和运行方式。可通过双击界面上的相关电器设备组件或在系统菜单中选择,查看各种设备的详细参数资料和实时运行数据。系统的运行画面还可实时地显示在电视墙上或其他大型显示设备上。可方便地实时抓取运行画面,可以以报告或图形等形式提供给运行、维护人员;
- 系统应具有发电预测与负荷预测功能,通过环境监测系统测量的光照强度、风速及温度等环境参数变化规律数、和运行时间段的历史数据,实现光伏发电的电量与负荷用电量的短期预测与中长期预测。
三、各分模块建设
3.1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光伏发电系统中最重要的是光伏电池,是收集阳光的基本单位。若干电池合成在一起构成电池组件。光伏电池主要有:晶体硅光伏电池(单晶硅光伏电池、多晶硅光伏电池)、非晶硅光伏电池(非晶硅薄膜电池、碲化镉电池、铜铟硒电池)。目前市场生产和使用光伏电池大多数是用晶体硅材料制作的,2018年占 90%左右。各类型光伏电池性能各有不同,商业应用发展至今,价格也有多种波动。 结合项目应用场景,应选用技术成熟、转化效率较高、已规模化生产、工程应用广泛的电池组件类型。
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中重要的核心部件,它将太阳能电池组件输出的直流电能转变为交流电,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光伏发电系统的水平。考察光伏逆变器的指标主要有两个方面:
1)具有较高的性能指标,如转换效率,MPPT精度;
2)具有完善的保护功能,如交流过欠压、交流过欠频、直流过压、过流、过热等保护功能,逆变器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测出上述故障,并能够自动保护,同时逆变器还应具有自动恢复功能,即在故障条件消失后,能够自动重新运行。
假设用户要求是m小时备电时间,p负载,根据项目安装地点,通过RETscreen查询NASA数据,当地的平均峰值日照时数按x小时计算。取光伏组件损耗系数为μ;逆变器转换效率取
;考虑给蓄电池后备容量补电,组件超配系数取
(即超额配置,考虑到光伏组件功效随时间推移下降,为确保质保期内满足满载供电要求的一种设计手段,一般系数常见为1.2~1.5之间)。 光伏发电系统容量=负载*备电时间*超配系数÷(日照时间*光伏组件损耗系数*逆变器转换效率),即W=p*m*
/(x*μ*
).
例如,假定要求240W负载,24小时备电的需求
按照日照时间为3小时,取光伏组件损耗系数为0.85;逆变器转换效率取0.95;考虑给蓄电池后备容量补电,组件超配系数取1.5,则光伏发电系统容量应至少有:0.235*24*1.5/(3*0.85*0.95)=3.57kWp。3.57kWp光伏系统平均每日发电量约为3.57*3*0.9(系统效率)=9.64kWh,可为240W的直流负载提供满载不少于40h的供电保障,冗余系数超1.5。假定选择的太阳能组件,单片规格为405Wp,48V系统中,最小工作单元为2块太阳能板组串。综合考虑系统可靠性和经济性,共计需要10块405Wp光伏模块,峰值功率为4.05kWp,可通过2并5串的方式分别接入2路MPPT模块。
光伏组件安装在大楼楼屋面上,可以利用专用夹具与屋顶固定安装,安装简易,不破坏屋顶的原有结构,安全美观。安装光伏系统前,应首先选定光伏阵列的方位角和倾斜角,使光伏全年发电尽可能大,冬季和夏季发电量差异尽可能少。尽可能选用具备最大功率跟踪技术,具备多项显示,异常报警等功能,同时具有标准电气通讯接口,可实现远程监控的并网逆变器,并确保其具有可靠性高、具有多种并网保护功能(比如孤岛效应等)、多种运行模式、对电网无谐波污染等特点。
3.2 储能系统
智能微电网中的储能环节能有效调控电力资源,能很好地平衡昼夜及不同季节的用电差异,调剂余缺,保障电网安全,是可再生能源应用的重要前提和实现电网互动化管理的有效手段。
蓄电池所需配置能量计算结果如下:E=KPT/η*DOD
参数 | 备注 |
E | 蓄电池能量(kWh) |
K | 保险系数(1~1.25),取值1.05 |
P | 负载平均功率 |
T | 蓄电池最大持续供电时间h,取值72h |
η | 系统能量效率,取85% |
DOD | 蓄电池放电深度,锂离子电池可取0.95 |
例如,负载按照240W,72小时储能计算时,E=KPT/η*DOD=1.05*0.240*72/(0.85*0.95)=22.5 kWh。假设选取单体规格为190Ah的磷酸铁锂电池,16个电芯1P16S组成标准模组,单个模组的额定能量为9.728kWh,考虑至少2簇蓄电池以保障设备供电可靠性,共计需要电池模组3组,190Ah电池共计48只,系统额定能量29.18 kWh。
BMS主要是对整组电池的运行信息收集,采集整组电池的各单体信息、总电压和电流,对电池组出现的异常进行报警和保护;能根据安全处理规则的要求对电池组进行保护,确保电池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当电池严重过压、欠压、过流(短路)、漏电(绝缘)等异常故障情况出现时,电池组管理控制模块控制整组电池的开断,避免电池被过充、过放和过流。标准储能电池模块采用2路并联设计,在某一串电池出现故障时能够保障可靠供电。
电池管理系统采用电池模块管理单元(BMU)和电池组管理单元(BMS)的双级结构。电池管理模块 BMU应用于单个标准储能电池模块,电池管理单元与电池紧密结合在一起,具备主动均衡功能,能够对单体电池(电压、温度等)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 CAN 总线接口与BMS系统进行实时通讯。BMU具备热管理等功能,可实现冗余电制冷/制暖模式,能够实现气温较低情况下的电池加热功能。同时配备散热模块,当内部环境温度高于外界温度,且内部温度超过40°C时启动。
3.3 柴发系统
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微电网的备用电源,当光伏不足(或故障)且同时储能电量也不足(或故障)时,柴发系统启动工作,为负荷提供供电。当光伏系统/储能系统恢复时,柴发系统停止工作,转由光储为负荷供电。在选择柴油发电机时,需要综合考虑其最佳负荷率以及站点未来负荷会有增加,预留一定功率裕度来进行选择。另外考虑柴发系统用油和日常加油是否方便、及时,来确定配置柴油储存装置。
3.4 微电网控制柜
微网控制柜集并网,控制,配电,计量功能于一身,配备各种断路开关、测控保护装置、设备状态监测装置、通信状态监测装置、计量仪表等,并具有良好防雷功能。微网控制柜采用厚度不小于1.0mm的冷轧钢板制作,外形美观,并做防腐处理,防护等级IP20,柜内电气元件采用ATS,实现市电和油机切换。
自动并网:可将系统与380V市电电网或者柴油发电系统进行连接并网运行;
自动解列:外部大电网发生故障或微网内部发生故障时自动解列;
自动控制:可对逆变器的开断,蓄电池的开断,双向逆变器的开断进行控制;
配电:可对负荷进行配电管理,优先使用光伏发电。
3.5 运维管理系统
微网运维管理系统组成元件包括系统监控软件、传感器及相关软件等,采用RS485或Ethernet(以太网)远程通讯方式,实时采集电站中所有设备运行状态及工作参数并上传到监控主机。
光伏阵列(光伏组件温度检测仪)、储能装置、巡日装置、逆变器(通过逆变器监测汇流情况)、环境监测仪、摄像头等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实时状态采集与控制。微网将接入的信息进行集成,使信息资源顺畅流动、有机的整合、灵活展现,以良好地服务于各个不同应用系统。
监测,包括全站监测、逆变器监测、汇流箱监测、环境监测、报警信息,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如下:
- 7.系统智能设备工况图。监控系统拓扑结构,各智能设备通信情况展示。
系统支持对采集四遥数据的处理、治理、统计、存储、历史查看、数据分析、故障定位、事故追忆、报表输出等,整个系统具备数字化、信息化管理能力。在统一模型的基础上,对光发电系统、柴发电系统、配电管理系统、储能系统、以及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等不同系统的模型、图形以及实时和非实时数据进行整合处理,从而为各应用系统提供数据交换和共享的通道,实现模型、图形管理以及丰富的数据管理、展现、挖掘功能,并提供统一的信息服务以及开放的集成开发环境,进而实现各种新的综合分析应用功能。
四、关键技术及难点
1.确保并网运行模式与独立运行模式的平滑切换技术,实现并网运行与离网运行模式的无缝切换,保证微电网系统的持续可靠运行;
2.微电网能量管理对光伏发电进行实时有效的控制,使光伏发电最大化,最大限度的使用;
3.微电网能有效对能量的调度进行合理的管理,包括市电,柴油发电系统,光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以及负荷的用电进行合理的调度管理,保证微电网的运营的合理和经济性。
4.要实现双向储能变流器以及能量管理系统,对电网故障快速隔离并切除,微电网中分布式能源的接入,切除和运行的控制,以及对电力电子接口装置运行方式的控制。
5.通过对发电单元和负荷的能量调度实现微电网能量稳定性的控制。
6.通过对关键参量的实时监控技术,在对微电网对运行状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故障诊断,预警,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的方式实现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