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conf存放位置:
Redis的安装根目录下(/opt/redis-5.0.2
),Redis在启动时会加载这个配置文件,在运行时按照配置进行工作。 这个文件有时候我们会拿出来,单独存放在某一个位置,启动的时候必须明确指定使用哪个配置文件,此文件才会生效。
Redis 的网络相关配置
-
bind
:绑定IP地址,其它机器可以通过此IP访问Redis,默认绑定127.0.0.1,也可以修改为本机的IP地址。 -
port
:配置Redis占用的端口,默认是6379。 -
tcp-keepalive
:TCP连接保活策略,可以通过tcp-keepalive配置项来进行设置,单位为秒,假如设置为60秒,则server端会每60秒向连接空闲的客户端发起一次ACK请求,以检查客户端是否已经挂掉,对于无响应的客户端则会关闭其连接。如果设置为0,则不会进行保活检测。
Redis的常规配置
-
loglevel
:日志级别,开发阶段可以设置成debug,生产阶段通常设置为notice或者warning. -
logfile
:指定日志文件名,如果不指定,Redis只进行标准输出。要保证日志文件所在的目录必须存在,文件可以不存在。还要在redis启动时指定所使用的配置文件,否则配置不起作用。 -
databases
:配置Redis数据库的个数,默认是16个。
Redis的安全配置
-
requirepass
:配置Redis的访问密码。默认不配置密码,即访问不需要密码验证。此配置项需要在protected-mode=yes时起作用。使用密码登录客户端:redis-cli -h ip -p 6379 -a pwd
Redis的RDB配置
-
save <seconds> <changes>
:配置复合的快照触发条件,即Redis 在seconds秒内key改变changes次,Redis把快照内的数据保存到磁盘中一次。默认的策略是:
1分钟内改变了1万次
或者5分钟内改变了10次
或者15分钟内改变了1次
如果要禁用Redis的持久化功能,则把所有的save配置都注释掉。 -
stop-writes-on-bgsave-erro
r:当bgsave快照操作出错时停止写数据到磁盘,这样能保证内存数据和磁盘数据的一致性,但如果不在乎这种一致性,要在bgsave快照操作出错时继续写操作,这里需要配置为no。 -
rdbcompression
:设置对于存储到磁盘中的快照是否进行压缩,设置为yes时,Redis会采用LZF算法进行压缩;如果不想消耗CPU进行压缩的话,可以设置为no,关闭此功能。 -
rdbchecksum
:在存储快照以后,还可以让Redis使用CRC64算法来进行数据校验,但这样会消耗一定的性能,如果系统比较在意性能的提升,可以设置为no,关闭此功能。 -
dbfilename
:Redis持久化数据生成的文件名,默认是dump.rdb,也可以自己配置。 -
dir
:Redis持久化数据生成文件保存的目录,默认是./即redis的启动目录,也可以自己配置。
Redis AOF配置
-
appendonly
:配置是否开启AOF,yes表示开启,no表示关闭。默认是no。 -
appendfilename
:AOF保存文件名 -
appendfsync
:AOF异步持久化策略always
:同步持久化,每次发生数据变化会立刻写入到磁盘中。性能较差但数据完整性比较好(慢,安全)everysec
:出厂默认推荐,每秒异步记录一次(默认值)no
:不即时同步,由操作系统决定何时同步。 -
no-appendfsync-on-rewrite
:重写时是否可以运用appendsync,默认no,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设置重写的基准百分比 -
auto-aof-rewrite-min-size
:设置重写的基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