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概念
在 Java 中,常用的日志框架有 jdk 自带的 java.util.logging、apache 的 log4j、slf4j 等。无论使用哪种框架,它们都遵循一定的日志级别(按重要程度从低到高依次为 TRACE、DEBUG、INFO、WARN、ERROR、FATAL),并按照以下顺序打印日志:
- TRACE/DEBUG 日志级别:一般在开发和调试阶段使用,用于输出程序的详细运行信息,如方法调用、变量值等。
- INFO 日志级别:一般用于记录程序正常运行信息,比如应用启动、请求处理完成等。
- WARN 日志级别:用于记录一些警告信息,比如潜在的错误、操作超时等。
- ERROR/FATAL 日志级别:用于记录错误信息或异常信息,比如数据库连接失败、网络连接异常等。FATAL 级别通常是 ERROR 级别的更高一级,用于表示严重的错误或异常,如应用崩溃等。
需要注意的是,日志输出的顺序与日志级别没有直接关系,而是按照下面的规则:
- 输出级别高的日志先输出。
- 如果两条日志级别相同,时间靠前的日志先输出。
- 如果时间相同,则按照日志输出器的名称(Logger 名称)排序,即 Logger 名称字典序小的先输出。
总之,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场景选择合适的日志级别,并合理使用日志框架来输出对应级别的日志信息,以便于开发和运维人员对应用程序进行监控和调试。
设置Debug会输出info日志吗?
答:不会
在 Java 中,日志的级别分为 OFF、FATAL、ERROR、WARN、INFO、DEBUG 和 TRACE,级别从高到低,OFF 表示不输出日志,TRACE 表示输出最详细的日志信息。如果将日志级别设置为 DEBUG,则会输出 DEBUG、INFO、WARN、ERROR、FATAL 级别的日志信息,而不会输出 TRACE 级别的信息。
换句话说,如果将日志级别设置为 DEBUG,则会输出 DEBUG、INFO、WARN、ERROR、FATAL 级别的日志信息,其中包括 INFO 级别的信息。但是,如果将日志级别设置为 INFO,则只会输出 INFO、WARN、ERROR、FATAL 级别的日志信息,不会输出 DEBUG 级别及以下的信息。
因此,如果需要输出 INFO 级别及以上的日志信息,需要将日志级别设置为 INFO 或更高级别,例如:
logging:
level:
root: info
如果需要输出 DEBUG 级别及以上的信息,则需要将日志级别设置为 DEBUG 或更高级别,例如:
logging:
level:
root: debug
总之,日志级别和要输出的日志信息之间是存在关系的,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
案例学习
在 Java 中,我们可以通过配置 yml 文件来配置日志的输出。具体步骤如下:
- 首先,需要在 pom.xml 文件中引入相应的日志框架依赖,如 logback-classic、log4j2-core、log4j-slf4j-impl 等。
- 然后,在 yml 文件中进行配置,可以通过指定日志级别、输出格式、输出位置等参数来控制日志的输出。以 logback-classic 为例,配置示例如下:
logging:
level:
root: info # 根日志,输出的最低级别为 info
com.example.demo: debug # 指定包 com.example.demo 的日志级别为 debug
file:
path: logs/demo.log # 指定日志文件路径
pattern: "%d{yyyy-MM-dd HH:mm:ss} [%thread] %-5level %logger{36} - %msg%n" # 日志输出格式,包含时间、线程、级别、Logger 名称和消息
- 最后,需要在 Java 代码中获取相应的 Logger 对象,并使用对应的日志级别方法(如 error、warn、info、debug、trace)来输出日志信息,如下所示:
public static final Logger LOGGER = LoggerFactory.getLogger(DemoController.class);
public void testLog() {
("This is an info log");
LOGGER.warn("This is a warn log");
LOGGER.error("This is an error log");
LOGGER.debug("This is a debug log");
LOGGER.trace("This is a trace log");
}
配置合理的日志输出,需要根据实际的业务场景和需求进行调整。一般来说,可以根据以下几点进行配置:
- 控制日志的输出级别,一般情况下建议将日志级别设置为 info 或以上,避免输出过多的调试信息。
- 控制日志的输出格式,建议使用能够清晰展示时间、线程、级别、Logger 名称和消息的格式,便于快速定位问题。
- 控制日志的输出位置,一般建议将日志输出到文件中,避免占用过多控制台输出空间。
- 避免输出敏感信息,比如密码、密钥等,以免造成安全问题。
测试环境和生产环境日志输入总结:
- 在测试环境中,一般会使用比较详细的日志输出级别,比如DEBUG或TRACE级别,以便能尽可能多的记录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细节和问题,方便排查和调试。
- 在生产环境中,由于需要关注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建议使用比较保守的日志输出级别,比如INFO或WARN级别,以便能记录实时信息和重要的错误信息,但不会产生太多不必要的记录,从而影响系统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