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反射的概述
反射含义:可以获取正在运行的Java对象。
JAVA反射机制是在运行状态中,对于任意一个类,都能够得到这个类的所有属性和方法;
对于任意一个对象,都能够调用它的任意一个方法;
这种动态获取的信息以及动态调用对象的方法的功能称为java语言的反射机制.
反射就是让你可以通过名称来得到对象(类,属性,方法)的技术。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类名来生成一个类的实例, 知道了方法名,就可以调用这个方法; 知道了属性名就可以访问这个属性的值
- Java反射的功能
1)可以判断运行时对象所属的类
2)可以判断运行时对象所具有的成员变量和方法
3)通过反射甚至可以调用到private的方法
4)生成动态代理
- 反射用在哪里
反射是Java的高级特性,在框架中大量被使用!我们必须要了解反射,不然无法学好JavaWeb相关的知识!
到底框架是什么? 框架就是将开发中大量重复的代码集中起来写个通用的程序
框架就是用反射来实现的
框架需要现在的类调用将来写的类
框架是将来的程序员调用的,框架不能实现完整的功能,框架只是一些一些通用的代码
框架要运行一定会依赖将来写的类
现在写的类要调用将来写的类,我们先针对接口进行调用,将来的类需要实现接口,那么方法就固定了
但是将来写的类的类名我们无法获知,这时就需要调用者通过配置文件告诉框架具体的类
2 反射相关类
l Class: 表示类;
l Field: 表示成员变量;
l Method:表示方法;
l Constructor:表示构造器。
注意:与反射相关的类们,它们都不能new!!!
1)Class:它表示正在运行的Java应用程序中的类和接口
2)Field:提供有关类或接口的属性信息,以及对它的动态访问权限
3)Constructor:提供关于类的单个构造方法的信息以及对它的访问权限
4)Method:提供关于类或接口中某个方法信息
注意:Class类是Java反射中最重要的一个功能类,所有获取对象的信息(包括:方法/属性/构造方法/访问权限)都需要它来实现
3 Class 类
要想解剖一个类,必须先要获取到该类的字节码文件对象-->Class的对象。
而解剖使用的就是Class类中的方法.所以先要获取到每一个字节码文件对应的Class类型的对象.
一段java代码在程序运行期间会经历三个阶段: source(*.class)-->class-->runtime
每个.class文件被加载到内存后都是一个Class类的对象!例如Demo.class加载到内存后它是Class<Demo>类型的一个对象。
在java中用一个Class对象来表示一个java类的class阶段
学生有什么: ID 姓名 班级 用student类描述
类有什么 : 成员 方法 构造方法 用Class类描述
Class对象封装了一个java类中定义的成员变量、成员方法、构造方法、类名、包名等
同时 成员变量 成员方法 构造方法 也有用于描述各自特点的类
Class类:
* 成员变量 Field
* 构造方法 Constructor
* 成员方法 Method
3.1理解Class类
Person.class(描述所有和李四类似的事物的信息) ----> Person对象 ----->李四(赵六、王五)
Class.class(描述字节码这类事物的特征) –> Class对象—> Person.class字节码(Student.class Boy.class String.class)
所有的Person对象能做的事情都用方法来描述,例如跑步用run方法描述
所有的Class对象(字节码)能做的事情用方法来描述,例如创建对象用newInstance来描述
对象都是根据类创建出来的—>创建一个对象代表李四这个人—>李四(跑起来)
一个Class对象就表示一个.class文件,可以通过Class对象获取这个类的构造器、方法,以及成员变量等。
3.2获取Class类
1 不能通过new的方法获取Class的对象,因为构造方法是private 与反射有关的类均是如此
public final class Class<T> {
private Class() {}
}
2 获取Class类的三种基本方式:
l 类名.class
l 对象.getClass()
l Class.forName(“字符串:类名”)
l 通过类名称.class,对基本类型也支持;在java中所有的类型都会对应一个Class对象
- Class c = int.class;
- Class c = int[].class;
- Class c = String.class
l 通过对象.getClass()方法
- Class c = obj.getClass();
l Class.forName()通过类名称加载类,这种方法只要有类名称就可以得到Class;
- Class c = Class.forName(“cn.jt.Demo”);
示例
// 方式1
Person p = new Person();
Class c = p.getClass();
Person p2 = new Person();
Class c2 = p2.getClass();
System.out.println(p == p2);// false
System.out.println(c == c2);// true
// 方式2
Class c3 = Person.class;
// int.class;
// String.class;
System.out.println(c == c3);
// 方式3
Class c4 = Class.forName("cn.jt.Person");
System.out.println(c == c4);
4 Class类的常用方法
l String getName():获取类名称,包含包名;
l String getSimpleName():获取类名称,不包含包名;
l Class getSupperClass():获取父类的Class,
例如:new Integer(100).getClass().getSupperClass()返回的是Class<Number>!
但new Object().getSupperClass()返回的是null,因为Object没有父类;
l T newInstance():使用本类无参构造器来创建本类对象;
l boolean isArray():是否为数组类型;
l boolean isAnnotation():是否为注解类型;
l boolean isAnnotationPresent(Class annotationClass):当前类是否被annotationClass注解了;
l boolean isEnum():是否为枚举类型;
l boolean isInterface():是否为接口类型;
l boolean isPrimitive():是否为基本类型;
l boolean isSynthetic():是否为引用类型;
其他如获取Method Field Constructor的方法 见后面
练习 :通过反射创建对象
1 public class Demo1 {
2
3 @Test
4
5 public void fun1() throws Exception {
6
7 String className = "cn.itcast.User";
8
9 Class clazz = Class.forName(className);
10
11 User user = (User)clazz.newInstance();
12
13 System.out.println(user);
14
15 }
16
17 }
18
19 class User {
20
21 private String username;
22
23 private String password;
24
25
26
27 public String getUsername() {
28
29 return username;
30
31 }
32
33 public void setUsername(String username) {
34
35 this.username = username;
36
37 }
38
39
40
41 public String getPassword() {
42
43 return password;
44
45 }
46
47
48
49 public void setPassword(String password) {
50
51 this.password = password;
52
53 }
54
55
56
57 @Override
58
59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60
61 return "User [username=" + username + ", password=" + password + "]";
62
63 }
64
65 }
66 //结果
67 User [username=null, password=null]
练习:打印继承链
1 Class clazz = JFrame.class;
2
3 System.out.println(class.getName());
4
5 for(Class superClass = clazz.getSuperclass();superClass!=null;System.out.println(supperClass.getName())){
6
7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