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我大概分为这么几个流派:

保守派:

大多场景是本身已经存在了一个单体巨无霸系统,考虑的是如何拆分的问题,拆少了吧,达不到预期拆分效果,还增加了整体复杂度,不如不拆;拆太碎了吧,工作量忒大了,相当于重做。所以折中一下,大概按照系统的粒度,把一个大型系统拆分成为数不多的几个中型系统

比如原项目是一个商城系统,包括商城前台,订单管理,商品管理等后台功能

拆分后: 商城前台、个人中心、商城后台

优点:不是很明显,但是已经初步具备 商城前台的性能可伸缩(大部分性能集中在商城的用户端),并且子系统可以略微提高可用性。

不足:性能伸缩非常有局限性,因为瓶颈集中在数据层,一旦卡在比如订单、商品数据的操作,该卡该宕的并不能改善。

总结:这是已有系统进行微服务化的必经之路,先把大系统拆成多个中系统,然后再继续拆成更多的小系统,但在拆分过程中非常考究业务架构的设计能力,包括公用服务的抽取,单个服务的划分范围、原服务拆分后的调用路径层级不可过深等。

极致派:

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进行整体设计,思路按照一个CURD拆成一个微服务工程这样来。 

其实这确实是比较追求极致的风格,相当于把单体工程的每一个业务功能拆分成了一个微服务。

优点:如果数据层以及各服务调用链路设计得当,确实是很理想的方案,再配合一套微服务治理与持续集成的框架,整个系统非常清晰,可用性以及可扩展性极高。

不足:对于业务设计的要求还是非常高的,并且对于开发团队的协作和文档要求也极高,本身一个业务的实现,现在要跨多个工程,多个人,难免效率会降低。

总结:在开发团队整体协作良好,文档详尽的环境下,这不失为一个理想的架构方案。反之呢,效率会大打折扣,并且项目运行后整体可控性也不容乐观。

理性派:

其实呢,最好的方案,是完全按照实际情况来考虑的方案。

是大团队还是小团队?极致地拆分,对于大团队,是能提高整个效率的,很多以前只能一个后端人员串行完成的工作量,微服务化后可以并行协作。

微服务是一个长期的,可持续集成的过程,原有系统进行微服务化也不必一蹴而就,可分阶段大拆中,中拆小,小拆微。

微服务设计小例:

目前博主负责的几个项目呢,有的还处于巨无霸模式,有的是新项目,所以一起手就是大几十个微服务工程,各有各的好处以及蛋疼的点吧。

之前的章节大概讲述了 SpringCloud Alibaba的概念,组件,初步使用等内容。

接下来我想利用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电商demo,来以一个较为合理的结构来进行微服务架构的完整实践。

大概长这样,代码我还没开始写,这个系列之后就以这个例子展开吧。(想写一个确实完整实用的微服务系列)

微服务拆分的维度 微服务拆分方案_微服务拆分的维度

这是我的微服务初步设计,基本上是按 业务模块划分+注重公共抽取 这样一个思路,大家也可以一起讨论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