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clone方法复制出的Ubuntu虚拟机启动后,尽管IP等网络信息不和其他虚拟机冲突,但就是无法ping通其他虚拟机。
创建得到的虚拟机信息:
复制得到的虚拟机信息:
通过观察网络配置文件,发现两台虚拟机的网卡名称是最大的区别。按照常理,当系统中只有一块网卡时,Linux的硬件侦测程序会把它标识为第一块网卡,即在Ubuntu中应显示为编号0而不是1。这就意味着,复制得到的虚拟机中还应存在一张网卡,只不过由于未被侦测到而未能挂载到Ubuntu系统中,而这张看不见的网卡就是编号为0的第一网卡。
经查询Ubuntu的硬件注册机制文档得知,/lib/udev/write_net_rules会在系统安装好后自动生成一个记录当前网卡硬件信息的文件70-persistent-net.rules,这个文件一般存放在目录 /etc/udev/rules.d/ 中。
它的内容大致如下:
# This file was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by the /lib/udev/write_net_rules
# program, run by the persistent-net-generator.rules rules file.
# You can modify it, as long as you keep each rule on a single
# line, and change only the value of the NAME= key.
# net device ()
SUBSYSTEM=="net", ACTION=="add", DRIVERS=="?*", ATTR{address}=="00:0C:29:D5:2C:03", ATTR{type}=="1", KERNEL=="eth*", NAME="eth0"
这个文件中记录了网卡的MAC地址及对应的设备名称。Linux开机后,系统会检查当前挂载的设备是否与配置文件中记录的信息向一致,入不一致就不会激活相关设备。具体到此处而言就是,Ubuntu开机后,设备侦测程序发现当前网卡的MAC地址与/etc/udev/rules.d/70-persistent-net.rules 中所记载的信息不一致,因此会将编号0保留给70-persistent-net.rules已记录的MAC地址(尽管编号0未挂载到当前系统)、将编号1分配给当前网卡的MAC地址并拒绝激活当前网卡。
因此,在解决这类故障时有两种思路:一是修改 70-persistent-net.rules 中的设备信息记录,二是使已存在的记录失效。
如果是在生产环境中解决此类故障,建议修改 70-persistent-net.rules 中的记录,或者采用注释的方式使记录失效。如果是实验环境或者非重要环境可以删除文件 70-persistent-net.rules 或者以修改文件名的方式备份。
CentOS 6后,CentOS改变了设备的命名方式,采用一致性设备命名规范,同时支持biosdevname和net.ifnames规范,因此不能再依靠设备编号来识别网卡了,但网卡的MAC地址是全球唯一的,因此在CentOS中解决这类故障时,上述两个思路依旧有效。
更换网卡后,新网卡不能被激活也是因为有这个文件的存在,删除后重启系统即可激活新网卡。
孟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