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文件是最常见的IO操作。Python内置了读写文件的函数。
Python open() 方法用于打开一个文件,并返回文件对象,在对文件进行处理过程都需要使用到这个函数,如果该文件无法被打开,会抛出 OSError的错误。
完整的语法格式为:
open(file, mode='r', buffering=None, encoding=None, errors=None, newline=None, closefd=True)
参数说明:
file: 必需,文件路径(相对或者绝对路径)。mode: 可选,文件打开模式buffering: 设置缓冲encoding: 一般使用utf8errors: 报错级别newline: 区分换行符closefd: 传入的file参数类型读文件
要以读文件的模式打开一个文件对象,使用Python内置的open()函数,传入文件名和打开模式。读文件的打开模式可以不传,默认就是mode='r'。
./ 当前目录(当前文件);../ 上级目录(上级文件)。
打开模式'r'表示读,这样,我们就成功地打开了一个文件。
如果文件不存在,open()函数就会抛出一个IOError的错误,并且给出错误码和详细的信息告诉你文件不存在。由于我要打开的文件存在,所以不会报错。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内容中有中文用f = open(path,'r')去读文件又会报编码错误。所以正确的方法传三个参数最好:传入文件名、打开模式和编码参数。
编码(encoding)推荐utf-8(也可以写成utf8)这样无论中文、英文或者混合的文件都可以读。其中打开模式mode=可以不写,直接参数。因为第一参数文件名必须,打开模式是第二参数,编码是第四参数所以不能省略。
如果要读取图片或者音频文件,打开模式就用'rb',b代表二进制。
读取文件怎么操作内容
read():一次性读取文件的全部内容readline():每次读取一行内容readlines():一次读取所有内容并按行返回列表read()
如果文件很小,read()一次性读取最方便。
输出结果
如果文件有10G,内存就爆了,所以,要保险起见,可以反复调用read(size)方法,每次最多读取size个字节的内容。
文件的内容一部分
read(size)
输出结果
readline()可以每次读取一行内容
输出结果:空行也算一行
readlines():一次读取所有内容并按行返回列表
输出结果
可以用for...in...来循环取内容。
既然是列表就可以用切片
写文件
写文件和读文件是一样的,唯一区别是调用open()函数时,文件打开模式把'r'换成'w'或者'a',表示写文本文件。
无论'w'或者'a',如果该文件不存在,创建新文件。
区别就是:
'w',如果该文件已存在则打开文件,并从开头开始编辑,即原有内容会被删除。
第一次写入内容,w.txt文件不存在,自动帮你创建w.txt。
第二次写入内容,w.txt已经存在,就把第一次写入的内容删掉,再把第二次内容写入。
'a',打开一个文件用于追加。如果该文件已存在,文件指针将会放在文件的结尾。也就是说,新的内容将会被写入到已有内容之后。
第一次写入内容,a.txt文件不存在,自动帮你创建a.txt。
第二次写入内容,a.txt已经存在,直接在第一次写入内容的后面把第二次内容写入。
close(),无论是读还是写文件都要打开文件,打开就要关闭文件,要不然一直打开不关闭,内存顶不住。所以打开就要要关闭文件。
每次都这么写实在太繁琐,所以,Python引入了with语句来自动帮我们调用close()方法。注意缩进。
在Python中,文件读写是通过open()函数打开的文件对象完成的。使用with语句操作文件IO是个好习惯。
mode模式主要几种:
+:打开一个文件进行更新(可读可写)。r:以只读方式打开文件。默认模式b:二进制格式打开w:打开一个文件只用于写入。a:打开一个文件用于追加。需要二进制就后面rb、wb、ab,其实加号(r+、w+、a+)我试了跟没加效果没有多大区别。总之可以组合。
写一个index.html
生成文件中的html代码
浏览器效果
读写文件内容的基础差不多就是这么多,往后需要多练、多写来加深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