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架构(EA):信息化顶层设计的蓝图

赵刚



企业架构(EnterpriseArchitecture:EA)是从企业全局的角度审视与信息化相关的业务、信息、技术和应用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企业业务流程和功能的影响。

建立企业架构的作用:做好企业信息化顶层设计

企业架构是建设企业信息化的蓝图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与建筑或制造工程不同的是,企业信息化的对象是“企业”,而不是一个建筑物或是一个产品。在建筑工程或是制造工程中,我们都会有一张建筑物或产品的设计图纸,它是搭起高楼大厦或是生产出形形色色的产品的基础。同样,在企业信息化这样的大工程中,也需要一张描绘企业在“信息化时代”运行的设计图纸,这就是企业架构。企业架构能为企业各级领导和员工描绘出一个未来企业信息化中业务、信息、应用和技术互动的蓝图。

企业架构是沟通业务与信息技术间的桥梁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业务部门与信息服务部门之间、业务主管与信息主管之间、业务与信息技术之间的鸿沟是实现信息化目标的最大障碍之一。彼此的信息不对称是形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信息技术人员可能无法了解业务的真实意图,另一方面,业务人员也体会不到信息技术的真正作用。企业架构能够搭起业务与信息技术沟通的桥梁,它在同一个平台上,用双方都能够理解的语言,描述出业务与信息技术的间的关联。

企业架构是适应企业业务变革的方向盘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也伴随着企业战略、管理和业务变革的过程。当前企业信息系统如何适应企业的变革成为企业CIO们思索的一个突出问题。以不变应万变是适应变化的一个基本战略,企业架构所描绘出的蓝图容纳了各种业务与技术标准,它是企业CIO们掌握信息化的方向、适应业务战略变革的方向盘。它也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信息化中遇到的信息孤岛、集成和互操作等问题。

企业架构的组成:实现业务、信息、应用和技术的协同

企业架构是一个多视图的体系结构,它由企业的业务架构、信息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基础架构共同构成。

(1)企业业务架构:贯彻企业业务战略

企业业务架构描述了企业各业务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构。企业的业务构架以企业的业务战略为顶点,以企业各主营业务为主线,以企业各辅助业务为支撑,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联络各业务线,构成贯彻企业业务战略的企业基本业务运作模式。

(2)企业信息架构:建立企业信息模型

企业信息架构是将企业业务实体抽象成为信息对象,将企业的业务运作模式抽象成为信息对象的属性和方法,建立面向对象的企业信息模型。企业信息架构实现从业务模式向信息模型的转变,业务需求向信息功能的映射,企业基础数据向企业信息的抽象。

(3)企业应用架构:实现企业信息流动

企业应用结构是以企业信息架构为基础,建立支撑企业业务运行的各个业务系统,通过应用系统的集成运行,实现企业信息自动化流动,代替手工的信息流动方式,提高企业业务的运作效率,降低运作的成本。

(4)企业技术架构:保障企业应用执行

企业技术架构是实现企业应用架构的底层技术基础结构,通过软件平台技术、硬件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间的相互作用支撑企业应用的运转。

企业架构方法论:搭建灵活的企业架构

企业架构的建立遵循科学的方法论:横向,从企业业务战略导入,实现企业业务架构、信息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的渐进演化;纵向,每个架构的建立,按照“计划-评价-执行”的循环方法,逐步完善。这一过程对专业性的要求很高,需要有企业业务、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经验的专门人才的参与,目前IT管理咨询公司所提供的IT战略咨询或IT规划咨询服务对建立企业架构具有重要作用。

企业架构的运转也需要一定的机制来保证,基本思想是按照“运行-监督-反馈”的过程,建立配套的组织、资源、方法和工具来保证企业架构的运转。

评价企业架构方法论的基本准则是:建立起的企业架构在运行中是否能够真正满足企业业务战略发展的需要。

企业架构的最佳实践:实施成功的企业信息化

(1)成功实施企业架构的最佳投资准备:价值和风险的平衡

成功实施企业架构需要准确评估企业IT投资的价值和风险,在价值与风险间找到平衡点。经验证的企业信息化投资的基本准则是:企业架构的投资应当占整个企业信息化投资的20%,而且把它当作一个长期战略性投资来考虑。因为,事实证明20%的投资已经决定了企业信息化建设80%的价值,企业信息化的风险也因此而降低。

(2)成功实施企业架构的最佳组织准备:业务和IT的互动

成功实施企业架构需要业务部门和IT部门重新审视自己的组织定位,真正提升IT组织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使IT组织成为企业业务战略制定、业务运作模式规划的主动参与者。

(3)成功实施企业架构的最佳资源准备:机会和能力的匹配

成功实施企业架构必须从战略的角度对企业进行SWOT分析,考虑企业在环境中的机会和威胁,考虑企业的特点和能力与其机会的匹配程度,从而正确评价在现有资源状况下企业架构建立的广度和深度,保证企业信息化目标的实现。